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基于"政府与乡村居民间的距离"课题所做的实证研究。在对中国中西部五省份的基层政府和农村政治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基础上,研究了调查地区基层政府和农村社区的传播基础架构对乡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认为,乡村居民对政府信任度的层级差异影响到了对于基层政府政务绩效的认同和满意度。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验证了政治信任因子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的负相关关系,并提出增强乡村居民对基层政府信任、鼓励制度性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在于发动年轻群体、完善基层组织,以及建构高参与度的农村社区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介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伦理与活动方式,也重新形塑了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在线政治参与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本文尝试建构“心理倾向-情境认知”分析框架,引入政府信任和政治效能感,探讨网络媒介使用对在线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对2629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政府信任水平中介网络媒介使用与在线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网络媒介使用负向影响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而公众的政府信任度又负向影响在线政治参与,即网络媒介使用越频繁,对政府的信任度越低,而较低的政府信任度又显著提高了公众的在线政治参与度。同时,政治效能感调节政府信任度与在线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公众的政治效能感越强,政府信任度对在线政治参与的负向影响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并且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政府及民众的舆论导向对新闻事件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洪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抗洪报道对受灾情况及救援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维持社会治安的关键在于,政府获得民众的信任。而政府获得信任的关键则在于民众相信,政府不受自身利益和特殊利益的支配,始终充当公正的仲裁者  相似文献   

6.
政治犬儒主义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彻底“看穿政府”,对政府失去希望。看穿政府不是不信任某个或某些政治人物,而是不信任整个制度的所有部门和在其中掌权的所有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包括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大众传播媒介对信任的各种形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关于媒介使用与政治信任、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多有涉及。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试图探究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与信任评价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就信任评价而言,较之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人际信任目前依然在中国社会信任中占据主要位置;就媒介使用与信任评价而言,无论是对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还是政治信任评价,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信任评价的影响远高于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与报纸;但就媒介依赖而言,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媒介依赖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变量各指标无显著相关,但是与政治信任呈显著相关。此外,对于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评价,媒介使用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超过媒介依赖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而对于政治信任评价,媒介依赖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远超于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的政治传播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程度反映出党群关系是否密切,也能反映出党的宗旨和路线是否贯彻到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湖北三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探析乡村政治信任现状,从政治传播的视野中采用制度主义、文化主义两种理论范式,深入探析乡村地区政治信任构建的影响因素。针对乡村政治信任构建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尝试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为构建忠诚的乡村政治信任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献智献策。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自产生起便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政治民主的影响,更是起到告知民众、教育民众、提供舆论平台与导向、监督政府和政治机构、传播政治观点等作用,其间有利有弊。我国作为后起之秀还应有选择地使用大众媒体,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并最终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政府还掌握着社会70%以上的信息资源,在迈向现代政府和现代社会的过程中,要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拥有公信力,政府就必须积极主动回应民众的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得知情权、参与权,在与公众的互动中,增强对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8)
本文基于对"社会燃烧理论"的要素关系框架进行新的补充,认为政治信任是政府危机爆发的燃点控制器,即政治信任高,危机爆发的燃点则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政治信任的情况来调节危机事件爆发的"燃点",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同时,本文以庆安事件政府危机传播为例,以政治信任的框架为理论视角,主要在以下三个层次讨论问题:通过量化的方法提出本案例中政治信任问题的表征;通过对微博文本进行分词与词频的统计分析论证这种信任不足的特性;从理论解释和现实路径两方面的矛盾出发提出自己对该案例中政府公共传播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清代士绅是与地方民众和官僚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既了解民众需求,获得民众信任,又能够与政府官员交流联系,代表官府从事一定行为,因此在地方事务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士绅是与地方民众和官僚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既了解民众需求,获得民众信任,又能够与政府官员交流联系,代表官府从事一定行为,因此在地方事务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弱势心理呈现出泛化的态势,且成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心理动因.“东明事件”发生后,相关方的缄默使当地民众政治弱势心理加剧,笔者通过大样本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具有复杂的内涵.大众传媒的非理性报道以及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使用对民众政治弱势心理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公共事件中相关媒体的失语以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是政治弱势心理产生和泛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大众传媒应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网、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注意建构舆论和引导舆论,逐渐化解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为社会和谐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政治传播反映了人类传播活动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参与政治的特性。媒体是实现政治传播最主要的中介方。媒体在政治传播中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独立性。虽然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媒体是独立于政府和民众之外的第三方。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受自身特定的办报宗旨和把关标准制约。第二,多元性。媒体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在发挥着本体性功能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多元利益的影响。媒体在政治传播中通常表现出不同的报道特点和立场倾向。第三,动态性。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政治信任处于一个滑坡的状态,而突发事件则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如果运用得当,地方政务微博能够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建构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晚期,民众对政治越来越厌恶,对不能起到约束权力作用的公共话语也越来越不信任。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强权控制了公共话语、而公共话语发生了重大危机的时候,另类的私人话语会随之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8.
国外对于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有不少重要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传媒是否对公众的政治信任有负面影响上,不少学者持"媒体抑郁论"的观点。但这种观点不断被检验,研究者发现不同传媒变量对不同层次政治信任的影响各不相同。国内在传媒与政治信任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考虑综合运用质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新媒体与政治信任之关系,以及探讨中国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政治土壤的培育,我国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逻辑主导向遵循新闻事业规律的回归演进之路。而执政理念的开放包容与政府信息的逐步公开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回归的原因,汶川地震等事件表明了今天的政府在灾难面前信息共享以及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媒体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递信息满足民众需求的功能,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政治土壤的培育,我国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逻辑主导向遵循新闻事业规律的回归演进之路。而执政理念的开放包容与政府信息的逐步公开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回归的原因,汶川地震等事件表明了今天的政府在灾难面前信息共享以及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媒体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递信息满足民众需求的功能,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