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元点上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是城市化的"因".建国初期"赶超战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这条发展战略相适应,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政策."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工业、国防和国民经济体系,但引起了乡村地区技术的缺乏和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刘燕楠 《文教资料》2008,(13):127-130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它需要对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进行积极的改革和调整.教育制度的变迁促使高等教育规模向"泛化"(大众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与正面导向相悖的负面效应.因此,打破高等教育制度的"单一性"、对高等教育实施"泛化"的结构调整、以广泛的渠道和多元的模式来推动教育发展和制度变迁是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台湾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特征。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系统从一元到多元到大学系统整合,入学考试从联考到多元入学方案,从私立高等学校外延式发展到公私内涵式发展的双轨制,大学评鉴系统的建立等。这些对于大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大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路径主要依赖于“延安模式”和“苏联模式”,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使这一“路径依赖”得到强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制度变迁的这一“路径依赖”已逐渐减弱。突破大学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束缚,加快大学制度创新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分别在大学课程、研究生教育、大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立法、调整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独立学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创举,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在实现其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现代大学制度的支撑.笔者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入手,剖析了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独立学院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提出当前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核心是产权结构和营利性的制度创新,以期为中国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大学筹资面临着筹资模式不成熟、捐赠文化薄弱及基金运营制度保障环境缺失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启示:1.把大学筹资提升到大学发展战略层面,增加投入,提升筹资专业能力。在大学发展框架下开展筹资工作,充分协调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具有长远战略性的筹款活动。将大学筹资计划和大学优先发展项目结合进行"销售",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提升学术水平、大学凝聚力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快速变迁和高等教育制度转型的背景下,第三级政府举办的地方大学在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大学,地方大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和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政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增加政府投入,出台优惠政策,真正确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转变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激活大学功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政策。  相似文献   

10.
1953~ 196 5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起点 ,先后经历了赶超战略、均衡战略以及备战战略三次大转折。这三次战略大转折为党和政府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重大决策提供了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