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夸克粒子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奖集中研究物质最基本的构成情况的荷兰科学家赫拉尔杜斯·霍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被授予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嘉奖词说:“两位研究人员由于为粒子物理学理论提供了更坚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揭示了粒子物理学理论如何可以用来精确计算物理量——而  相似文献   

3.
赵路 《今日科苑》2005,(9):17-18
2004年10月5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弗兰克·维尔切克。物理学奖评委会认为,获奖的3位科学家发现的“渐近自由”现象,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基本作用力作用方式的理解,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完善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而且也让科学家向实现对自然界四种力进行统一描述的宏大梦想更进了一步,最终将形成一种涵盖包括万有引力在内的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体系。人体的最小粒子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在1963年提出了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所认知构成物…  相似文献   

4.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法国物理学家乔治新·夏帕克教授,奖励他为发展粒子探测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研制,为新一代粒子探测奠定了基础,为粒子物理的重大发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1999年的诺贝尔奖似乎特别钟情于德国人,他们摘取了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大桂冠中的两个——诺贝尔文学奖和医学奖。获得前一奖项的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uenter Granss),而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则是君特·布洛贝尔(Gunter Blobel)。 获奖理由和探索历程 布洛贝尔获得199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是因为他发现了蛋白质在体内传输和导向的机理,即蛋白质带有控制其在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法国文坛上有那么几位作家崭露头角,不仅连获各大文学奖。而且在读者中和批评界引起重大反响,他们中先有米歇尔·图尔尼埃,然后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和让-玛利-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尽管他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着力于在形象描绘中蕴含深邃的寓意,于是,他们被称为“新寓言派”。一些评论家认为,属于“新寓言派”的作家还有玛格丽特·德·尤瑟纳尔,多米尼克·费尔南德斯与于连·格拉克也  相似文献   

7.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访苏代表团,已经访苏完毕,去年十二月八日离莫斯科回国,十二月十七日回到了北京。代表团在苏联访问参观,一共五个星期。他们受到了苏联人民和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简称全苏协会)、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亲切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他们访问了全苏协会,全苏协会理事会主席团主席阿·依·奥巴林院士和副主席恩·波·西朗契耶夫、阿·特·季诺维也夫、欧·阿·赫伐列勃诺娃以及其他同志为他们作了关於协会的工作、宣传方针和内容、学组、办公机构的报告,并介绍了协会各个  相似文献   

8.
北京谱仪合作组最近获得τ质量的最新结果为:m=1776.9±0.5MeV. 该值比以前的粒子表给出值小7.2MeV,精度提高了5—7倍,为解决τ寿命、衰变分枝比和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细胞分裂方面的发现获得2001年诺贝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治疗癌症开创了令人惊奇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前译保罗·努尔斯)和蒂莫西·亨特共同获此殊荣。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解释癌细胞如何大量繁殖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线索。 哈特韦尔61岁,他发现了100多种具体控制单个细胞生长、复制染色体、核实复制、然后分裂并留下两个“子”细胞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基因。 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是通过无数复杂的过程进行的,而且每…  相似文献   

10.
奥丽嘉·博里索芙娜·勒柏辛斯卡娅今年已八十二岁,是苏联当代最著名、最高龄的科学家之一。奥·博·勒柏辛斯卡娅在1871年生於欧洲俄罗斯东部伯尔摩城(伯尔摩省首府,位於喀马河,今已改名莫洛托夫)。她的父亲博里索弗·亚历山德洛维奇·普洛托勃波夫是一位贵族,家里拥有矿坑,汽船,工厂及荘园等不动产。她三岁时就丧失了父亲,母亲成为了这些财产的业主。勒柏辛斯卡娅虽然出身贵族,却没有染上任何贵族的恶习。她从小就喜欢和农家孩子在一起玩耍并接近她家里的仆人们,和他们聊天,甚至和他们一同吃饭,帮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12日,约瑟夫·海勒以76岁的高龄,病逝于他的出生地纽约。对我们来说,他的名字是和60年代联系在一起的,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约瑟夫·海勒尽管写了不少作品,但他主要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发表于1961年的“黑色幽默”小说的作者。 约瑟夫·海勒似乎故意冒犯他的缺乏阅读经验的普通读者。从第一页起,他就以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叙述方式,把他们引入一片由场景、形象和对话构成的庞杂的文字森林中。通常意义上的古典作品,虽然也像一片森  相似文献   

12.
宇宙射线     
古晓林 《内江科技》2004,25(1):F003-F003
1896年,贝克勒耳首先发现铀元素具有放射线,但是真正开始应用放射性元素,是1898年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Ra)和钋(Po),并且从铀矿中提炼出镭以后。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中,原子序数在84以后的都有放射性,但天然放射性元素实在太稀少,由于提炼不易、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放射性元素的应用范围。1934年居里夫妇的女儿——伊丽芙·居里和她的丈夫约里奥·居里,又首先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放射性元素,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贡献,它使人们摆脱了天然放射性元素产量少的束缚,为广泛地应用放射性元素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放射性元素所放出来的射线可以使气体电离。1901年人们发现整个大气层都处在微弱的电离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46-47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作出的贡献。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14.
第1期No一基础理论YUANJI THE()RY 论元极学物质观···················································································,·····················……赵九明(l) On the Matter View of Yuanji Science···········································································……Zhao Jiuming 元机学理论建设与唯象…  相似文献   

15.
他们在通信领域展开了一场革命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0年10月10日宣布,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赞罗夫、美国抖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世界物理学界建立的包括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理论,成为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美籍日本学者南部阳一郎和日本学者小森诚和益川敏英: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奠基,成为人类对物质最深处的探索的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冯·诺依曼和亚伯拉罕·鲁滨逊都是20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通过对二者思想的比较,试图找到他们在逻辑、历史以及美学因素方面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8.
色玻璃凝聚     
研究重粒子对撞的物理学家们认为,他们正在寻找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它存在在从质子到重核(如铀)范围内的高能粒子中。一些人认为这种被称作“色玻璃凝聚”(color glass condensate)的物质,可以解释新的原子  相似文献   

19.
一、需要开辟未来研究的新阶段国际上六十年代以前的未来研究一直处于开创、奠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理论概念上、从学术上、从方法论的角度来从事未来研究的。占统治地位的未来学思想主要是由丹尼尔·贝尔、伯特兰·德·儒弗内尔、奥拉夫·赫尔默、弗雷德·波拉克和赫尔曼·卡恩等人所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记者拉什沃思·基德尔在过去的四个月的时间里,采访了十六位著名的思想家,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是人类必力注意和慷慨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首要问题呢? 根据专家们所提出的观点,拉什沃思·基德尔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二十一世纪议事日程上的六大事项: ·核毁灭的威胁·人口过多的危险·全世纪环境的退化·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系统进行根本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沦丧为什么只选出这么六个问题,基德尔作了以下说明: 一、核毁灭正如长期担任劳工领袖的道格拉斯·弗雷泽所说的:“对这个问题不采取措施,其后果可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