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边是常数的数列不等式,在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时,归纳过渡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若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可加性等性质,通过强化命题,放缩常数等技巧,就可顺利完成归纳过渡,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用均分组合法解一类竞赛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类含有多变元及常数,且变元间具有轮换对称性的竞赛题,采用把常数项或独立项(指与其他项不成对称的项)均分到其他各对称项,进行重新组合,并使表达式右边为零.这样,在变形、化简、及放缩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文[1]给出一类数列不等式ni=1ai<C(C为常数)的巧证,其具体思路是(详见文[1]):假设能用放缩法证明,对an进行放缩的方法为an<bn,而bn是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即bn=b1qn-1,接下去的任务是寻找公比q.  相似文献   

4.
正不等式的证明题,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展现,其常规的证明方法如下: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重要不等式证明;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不等式结构能提示我们做"最近选择",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最适合证明什么类型的不等式,需要我们去整合.笔者提供几类案例,供参考.一、常数型不等式证明所谓常数型不等式,是指不等式一边是代数式而另一边是常数的  相似文献   

5.
1.拆项相消法形如a1+a2+…+ann)中的通项进行裂项,达到放缩目的.  相似文献   

6.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是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因苦于找不到解题思路而望题兴叹.本文以近几年的模拟题为例,试图揭示其证明的策略.一、配凑常数此法先通过取特殊值,配凑常数,消去参变量,再运用绝对值不等式进行放缩.例1已知函数f(x)=x2 ax b(a、b∈R)的定义域为[-1,1  相似文献   

7.
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重要思想.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放缩过程中思路受阻时的四种应对策略:拆分放缩,修正放缩量,进行适度调整;适度限项放缩,纠正偏差;把握整体,进行适度放缩;转化视角,改变途径,进行有效放缩.通过对四种策略的探讨,加深对放缩法的理解,更进一步地掌握放缩法的精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放缩适度.放缩幅度不得超过两端之差.当不等式两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时,应通过分析两端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放缩尺度.  相似文献   

9.
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其中一类形如∑ ain},将不等式改为证明∑ ai<∑ bin}的首项b1∈(0,+∞),公比  相似文献   

10.
<正>放缩法是进行不等变换的有效工具,应用放缩法解题有较强的技巧性.本文结合实例分析放缩法的应用价值,探索应用放缩法的一般步骤和策略.一、放缩法概述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各知识间联系的纽带.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区别各类不等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对不等式进行转换.用放缩法解题,体现了"同向的不等关系具有可传递性"这一朴素的原理,即如果a>b,b>c那么a>c.它有着重要的思维价值,运用的关键是由a和c构造合适的b,进而建  相似文献   

11.
<正>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数列中的难点内容,在近两年的广东高考数列试题中都有考查.放缩法灵活多变,技巧性要求较高,所谓"放大一点点就太大,缩小一点点又太小",这就让同学们找不到头绪,摸不着规律,总觉得高不可攀!高考命题专家说:"放缩是一种能力."如何把握放缩的"度",使得放缩"恰到好处",这正是放缩法的精髓和关键所在!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放缩法也是"有法可依"的,我们只要在解题中不忽视"度"的作用,必会找出破解之  相似文献   

12.
数列中的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公式法,比较法,数学归纳法,放缩法等.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之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出相反结论的现象.本文以实例对此类问题进行说明.例1(06年福建卷)已知数列{an}满足a1=1,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压轴题多以数列不等式为主,而处理这类不等式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主要方法)为放缩法.而放缩法往往有变形灵活,技巧性强,难度大等特点.放缩时若不按照一定目标去"有的放矢",则往往是"白算半天"仍不能求解.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介绍几种常见"放缩目标",在解证这类题时,有目的的"奔向"这些"目标",使得问题快速获解.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学生学习电学困难,本文通过对灯泡采用放缩探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电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电学的效果,达到增效的目的,也能减轻学生学习电学的负担.放缩法教与学的作用有两大方面.1.提高课堂与课后教与学的高效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最初的用被动放缩法学习知识,发展成自发地有意识地用放缩法去建立知识构架.发挥学生自主开发知识点并能发散为一个知识球  相似文献   

15.
证明不等式的放缩变换是指:为证明 A相似文献   

16.
数列求和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与重点,并且往往出现在压轴题的位置上,扮演着调整试卷区分度的角色.笔者发现,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中,以放缩法较为常用,而学生在运用放缩法时普遍感到难以驾驭.本文重点谈谈通项放缩与舍项放缩两种放缩技巧在证明数列求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数列不等式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出现在高考压轴题中,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技巧性.解决数列不等式的一般思想是进行合理地放缩,放缩后能够再运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原则.熟记一些常见的放缩结论,掌握一些常见的放缩技巧很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给出了解决数列不等式的几个放缩策略,希望能给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裂项放缩法裂项放缩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放缩技巧,常见于积式、分式、根式、二次式等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个放缩通项的问题竟然有六种解法?!真可谓“放缩有法,放缩无定法”,让我们走进胡耀宇老师的“课堂”,共同感受放缩通项解题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证明不等式及式的大小比较时,常用到放缩法.放缩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传递性.即:若A>B,B>C,则A>C.此法一般用于两式或不等式两端差别较大的不等关系的证明.放缩法的关键是“放”、“缩”要适当,不要过头.它常常渗透在证明不等式的某个环节上,应把握“放缩”的时机.下面举例说明“放缩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要求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因而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或模拟试卷纷纷出现.把这些试题放在一起比较,笔者发现其证明还是有章可循的,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四种途径可以解决,下面通过例题来加以说明.1利用放缩法证明利用放缩法证明,其中又有几种分法:1.1放缩成等比数列来求和当可以直接利用等比数列求和时,求和后放缩,否则,先将通项放缩.从某一项开始放缩后,和式转化为等比数列的和,求和后再放缩.在证明过程中从通项公式入手,观察分析,放大或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