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聆听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地听、主动地想象来实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在欣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所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培养学生听懂音高、节奏、力度、速度、情绪、调式、调性、和声的描绘音乐形象及主题内容中所起的变化与作用.我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在描绘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听懂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我在初三欣赏课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想象,适时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一、了解曲情,激发欣赏欲望。了解欣赏曲目的内容、形式、艺术价值是实施美育的前提。《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师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艺术的锤炼,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的结合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一、音乐语言1.在"聆听"中欣赏音乐语言音乐课上养成聆听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理解音乐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抓住音乐较突出的语言特征,结合学生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种基于听觉感官的艺术形式,所有的音乐要素都需要以听音和辨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是基于学生音乐的感受与欣赏,还是表现与创造,抑或音乐文化理解,都要以听辨能力培养为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听音乐,积累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表现和创造音乐,提升音乐素养.本文从"丰富...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人的听觉、视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使音乐课堂上的语言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启发能动性,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会协助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声语言的引导可将学生带到充满着无穷魅力的音乐世界.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这是一个音乐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和人的感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和聆听、感觉实践、音乐作品甚至音乐创造联系在一起,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自己的“耳朵”,巧妙地引导学生“听”,以“听”带动学生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力,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7):150-151
音乐教学是听觉艺术与情感世界沟通的一座桥梁,它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关于"声韵""意韵""情韵"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庄妮璇 《考试周刊》2013,(97):176-177
音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因为"聆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艺术审美评价能力。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必用手段,学生们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和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音乐,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灵音乐、体育、美术教学灵敏的音乐听觉能对音乐有较深的感知,获得美的享受,更好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并采用多种方法不断地给学生以感官听觉的刺激,帮助学生内心音乐听觉活动积极展开,促使听觉变得丰富灵敏起来。一、在游...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体验,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联系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认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点,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力度与速度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演奏、歌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人情入境、声情并茂、声情交融,方能深刻体验音乐之美。 一、在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乐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和敏锐的听觉,提升其聆听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目标.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张琳娜 《新疆教育》2012,(13):188-189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相似文献   

17.
一、多样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她“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熟悉就会有兴趣),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赵帅 《华章》2007,(9):123-123
音乐和美术都是时间流程的艺术,画面与音乐,一个诉诸人的视觉,一个诉诸人的听觉;一个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具体性、一个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抽象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音乐与画面结合的电化教学手段,对于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品的重新演绎、充分地让学生对作品的赏析的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的两只翅膀,将起到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通过阐述"音"、"画"的关系,以及对电影《风云儿女》、《独裁者》等中、外名著的分析,对在《音乐欣赏》中结合所能起到作用进行了简述,希望能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学会“聆听”是进行深度听觉体验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状态中聆听,不仅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音准、强弱这些基本的音乐特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主题思想在音乐中的表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若干策略入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蕴含于音响效果中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音乐教育则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小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孩子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