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三个菜包子     
凤凰 《少年月刊》2011,(19):34-36
他读中学了。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他却没有住校,他愿意每天来回地奔走,他告诉母亲说这样能省钱,而且天天奔走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他还向母亲保证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母亲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母亲要求他在学校吃午饭,不想让他为了吃午饭来回奔跑耽误学习。他答应了,但他却说不要钱,不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他早上把午饭带去。母亲看了看他,最终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胡仁友 《教学月刊》2011,(11):46-48
早在6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有很多的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思想。他为此提出了六个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  相似文献   

3.
叶青 《成才之路》2012,(15):97-I0017
他是一个孤儿。17岁的时候,他离开舅父,开拍独立生活。对于贫穷的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他试了几次,都没有如愿。一天,他又到一家五金厂应聘推销员,因为他不善言辞,公司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后没怎么考虑就拒绝了他。他知道又没有希望了,但他还是面带微笑。他微笑着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准备离开。就在这时,他觉得自己的手被什么扎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椅子上有一颗钉子露出了头。他看见桌子上有一条镇纸石。于是,他拿起镇纸石敲了敲钉子,然后用手摸了摸,再没什么感觉时,他才转身离去。几分钟后。公司经理派人将他追了回来.他被聘用了。他问经理为什么改变了主意,经理笑着说:“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爱心。爱,是成功的通行证。我想,你肯定会成为我们公司最出色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4.
见证者     
他已经死了,但他就是感觉没有死,他体味到活得好幸福的。他的躯壳已经是被晚辈们,用他遗留下来的全部生活费用,为他作最后的安逸享受。这种的享受,也是他最后的一次终身享受。他再也不会希望晚辈们为他做什么了,他已经感受到好幸福的活了一辈子。晚辈们在公墓里,为他寻找一块安静的乐土,树立了一块丰碑,正面写了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背面写了二个字:思念。他已经和许许多多的逝者一样,安息在这块清静的地方,享受"天堂"里的福。他想到小的时候,看着好多过世的人,不知葬在什么地方,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他死的知足了。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个叫杰姆的11岁男孩.一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当他正要起身去开门之时.他妈妈大声叫他不要开门,但他偏偏开了。于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走了进来.用手枪打死了他的妈妈。从此。不仅杰姆的哥哥姐姐责怪他害死了母亲,他的同伴也都回避他,他变得沉默寡言,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暴怒,学习更是一落千丈。到了18岁时,一个夏日的下午.他站在街头,用手枪打死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迫风少年     
读了一篇文章《追风少年》。 一个即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少年,因为他所代言的迪克公司正在把他的祖国变为殖民地,交涉未果后,他毅然赤脚参加比赛。赤脚,是他与迪克公司签约中的唯一破绽。但是,他在三十五公里处慢了下来,因为他的脚磨破了。他的同乡、更多的运动员追了上来,但他们都跟在他的身后——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支持他。冲线的最后一刻,他昏倒了,但,他是冠军。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个高约一米七五的小伙子,按说还有八个月就要高考了,可他却不上学了。他的妈妈特别着急,约了时间要他到我的工作室,可是他死活不同意,说,没用了。但在妈妈的一再哀求下,还是来了。这是第三次见到他,前两次是他刚上高一的时候。那时候,是他主动想找心理老师,再三要求妈妈约的时间。而妈妈当时并不当回事,说他矫情,说他事多,说他为自己不努力学习找借口,后来勉强应付性地答应了他,才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8.
3个菜包子     
他读中学了。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他却没有住校,他愿意每天来回地奔走。他告诉母亲说这样能省钱,而且天天奔走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他还向母亲保证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母亲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母亲却要求他在学校吃午饭,因为母亲不想让他为了吃午饭来回奔走耽误了学习。他答应了,但他却说不要钱,不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他早上把午饭带去。母亲看  相似文献   

9.
出售欲望     
当他的欲望侵袭他时,他在人群中恍惚看到了那个老人的脸,他不敢动手,害怕他报复,将自己扭送至那个小黑屋里。卡尔从小无父无母,祖母将他拉扯长大。他从小养成了一种偏激执拗的性格,加上祖母对他的宠爱,使得他平日里活像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在方圆几个社区里,没有人愿意招惹他。在一次偶尔的喝酒事件中,他爱上了抢劫。虽然只有13岁,但他的个头足以支配他的力量了,他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一位妇女手中抢走  相似文献   

10.
正两年前,我到一所学校给老师讲课,学校的一位中层教干和我聊起了他的教师读书计划。他说,他发现现在的教师都很少读书,他打算成立一个读书互助社,组织大家一起读书。我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可,并和他聊了很多关于读书的问题。临分手时,他说他的信心很足,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在他们学校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过了一阵,偶然和他在网络上相遇,问起他的读书社,他说没到半年读书社就销声匿迹了,言语之中流露出了很多无奈。他说,他总算是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体其实是做不了  相似文献   

11.
车夫的背影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车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后向他告辞回乡,王旦竟然不认识他了。等马车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部时反倒不认识了。待马车夫转身过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三个菜包子     
他上中学了,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他没有住校,而是愿意每天来回奔走。他说这样既能省钱,又能锻炼身体。同时,他还向母亲保证,不会因此影响学习。母亲答应了,但要求他.在学校吃午饭,不想让他为了回家吃午饭浪费了短暂而宝贵的午休时间。他同意了,但他坚持不要生活费,不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早上从家里带午饭去学校。母亲看着他,点了点头,心想:儿子长大了!  相似文献   

13.
续写《窗》     
吴加静 《辅导员》2014,(1):48-48
他愣住了,一动不动,似乎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他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他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一点都不想按电铃,然而正好过来查房的护士救了他,经过疹治,他终究还是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儿子的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说,他揍了我儿子。那是晚自习,他巡视教室,发现儿子缩着脖子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十分可疑。当他用目光警示他时,他竟迎战他的目光。他气得一步跨进教室,用课本敲了几下他的脑袋。  相似文献   

15.
续写《窗》     
正他愣住了,一动不动,似乎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他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他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一点都不想按电铃,然而正好过来查房的护士救了他,经过疹治,他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之后的几天他始终面朝窗外,一言不发,就像一座无生命的塑像,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说话了,特别是在当一位重症的孩子汤姆也住进来时,他不断地和汤姆说着话,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2014,(8):10-11
<正>那一分钟,他是生气了,女儿竟然骂他瞎了。早上,他去喊还赖在被窝里的女儿起来读书。喊第一声,女儿唔的一声算是答应了他。待到他给女儿把洗脸水打好,女儿都还没起。他又喊了第二声,女儿还是唔的一声答应了他。他去给女儿做早餐。早餐做好,他回身看女儿,哪里有女儿的影子!他急奔进卧室,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男孩,一个让你一个月后还清晰如昨,宛在眼前的男孩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我已经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眉,记住了他的眼,记住了他小小的身材,尤其记住了他满脸呼之欲出的笑容。也许,我永远也忘不了他。  相似文献   

18.
正两年前,我到一所学校给老师讲课,学校的一位中层干部和我聊起了他的教师读书计划。他说,他发现现在的教师都很少读书,他打算成立一个读书互助社,组织大家一起读书。我对他的想法非常认可,并和他聊了很多关于读书的问题。临分手时,他说他的信心很足,用不了多久应该能在他们学校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今天,我偶然和他在网络上相遇,问起他的读书社,他说没有半年读书社就销声匿迹了,言语之中流露出很多无奈。他说,他总算是明白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吴秀霞 《辅导员》2009,(14):57-58
美国有个叫杰姆的11岁男孩,一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当他正要起身去开门的时候,他妈妈大声叫他不要开门,但他偏偏开了。于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走了进来,用手枪打死了他的妈妈。从此,不仅杰姆的哥哥姐姐责怪他害死了母亲,他的同伴也都回避他,他变得沉默寡言,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暴怒,学习更是一落千丈。到了18岁时,一个夏日的下午,他站在街头,用手枪打死了一个人,打伤了几个人。在监狱里他接受了一种心理治疗:治疗者要他想像他已经死去的母亲正坐在一张空椅子上,并对“空椅子”谈话。尝试了几次后,他变得越来越激动。最后他突然说“是我杀死了你”,并在他妈妈死后第一次哭了。治疗者以此帮助他接触和接受自己的真实感情。后来,杰姆在社交、学习上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监狱外的适应也很成功。这种“空椅子”疗法就是一种完形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上小学后,我不断听到他说与同学发生冲突的事:同桌借了他的本子用,还的却不如原来的本子好;课间有人踩了他的脚,虽然向他道了歉,他却嫌弄脏了他的鞋,暗暗怀恨在心,一心想下次也踩别人一脚;他跟同桌同时举手要回答问题,可是老师点了同桌的名字,没让他发言,也让他对老师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