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训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富含处事明理、陶冶情操、崇教尚学等人文精神。解读大学校训,成为研究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一把钥匙。一所所大学含英咀华、绽蕊吐香、经风沐雨、积淀在师生血液里的校训,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激励着莘莘学子弘扬传统,维系血脉,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问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大学文化精神之魂,它将以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把握着办学方向,弘扬着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校训还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大学校训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大学校训的建设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校歌反映着大学的文化特质,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学子们前进的明灯,本文通过对延安大学校训产生过程之历史回溯,通过总结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和功能特点来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进而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校训校歌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传承,阐释了教育实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本文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等出发,以延安校训校歌为实例,探讨校训校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大学校训百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早期是"百花齐放";解放后,大学校训经历了批判、动乱与迷失自我阶段,自我意识苏醒阶段,文化自觉阶段;进入21世纪,大学校训文化再次繁荣,但同时显示出新的教育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反思和认同,是对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学校的发展定基调、指方向、拓思路、树形象。社会的剧烈转型要求不断强化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本文基于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指出校训理念设计要突出文化底蕴,再稳定的求发展;理念践行重在以人为本,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校训文化特质的阐述受制于对文化本质问题的认识。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校训内在地包含于文化本质之中,本质上是通过文字表达的精神的东西而不是器物或物质的东西。因此,校训建设强调文化特质,要注意在历史文化底蕴、时代文化烙印、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育人内涵等方面凸显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8.
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本文从校训的出处、大学的类型、中西方大学等三个方面比较大学校训的特点,反思校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制定出更有文化气息的校训,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校训内容雷同化、口号化,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相当严重,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缺失。校训是基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应然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文化符号,校训应是学校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校训应是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校训应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学校座右铭,校训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校训"辨析     
本文着重讨论校训的意义、校训与校风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校训转化为校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校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地域的化积蕴和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励行的。对于一所学校的校训,不在于今天换一个花样,明天提一个新口号,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校训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13.
王刚 《高校教育管理》2011,5(2):23-27,41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校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此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对如何营造具有较强育人功能的校训文化氛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而且校训还是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现收集、翻译和编辑了英美澳等国部分著名大学的校训,供同学们阅读与欣赏. 一、追求知识类 1.Bangor University: The best gift is knowledge.(英)班戈大学:知识是最佳礼物. 2.Cambridge University: Here is light and sacred knowledge.(英)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3.Oxford University: 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英)牛津大学:上帝赐予我们知识. 4.Imperial College London: Knowledge is the adorn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tate.(英)伦敦帝国学院:知识耀国安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和新的办学理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校训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7.
校训最本质的内容是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思考,它在形成大学精神、促进大学发展、铸造师生灵魂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高校在构建校训时,在遵循近代校训理念追求的原则基础上还应该对教育有更深的体悟,对传统有更深的了解,对时代有更深的领会,对自身有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论校训与凝练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磊 《现代教育科学》2005,(3):69-71,90
对校训的研究是当前新组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和回答了校训的功能及其确立与演进的规律,校训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校训.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并结合对校训的理性思考诠释了白城师范学院校训。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气韵的核心凝练,然而,我国大学校训在生成过程中往往暴露出形神失调、时空断层、目标游移、知行脱节等诸多实践困境.大学欲摆脱校训生成的诸多困境,须把发展理念从固化的路径依赖与思维惰性中解放出来,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厘清多元学术主体定位为基础,以挖掘自身办学底蕴内涵为契机,从根源上挖掘和解剖自身,使大学校训生成回归到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之路上.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大学校训的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并且还没有形成更广泛的研究群体和较完善的研究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的校训在形成时间、来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比较了中外大学校训在句式、内容、大学的性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了中国的大学校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校训确定的原则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