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也有部分家长是冲着民办寄宿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良好的师资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也有的家长是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想让孩子在寄宿学校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  相似文献   

2.
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远离校园欺凌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学校要引导寄宿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远离不良的社会文化,增强自控力;作为家长要关心生活在寄宿学校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学校要重视寄宿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重视寄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通过对基础教育的大力调整,追求教育效益的、有规模的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尤其是较富裕的农村,不少地方连小学都实行了寄宿制.总的说,寄宿制学校,整体规模大了,教育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则减轻了照料孩子生活、辅导作业、督促学习等方面的负担,所以,家长是欢迎的.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状况得以切实改善的一个得力举措.但是由于实行了寄宿制,家长易滋生一种想法,孩子在学校寄宿了,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似乎也完全转到了学校.自己的负担轻了,对学校的态度反而变得"挑剔"了.  相似文献   

4.
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在家住的时间少了,和父母交流的也少了。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寄宿后,就认为责任已经转给了学校。在此,提醒家长不能因孩子寄宿而转移责任,丢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孩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同时我自己的班上也有很多寄宿的学生.通过对孩子及学生寄宿制学习生活的了解,有一些想法,期望能与有共同处境的家长朋友一同分享.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家长首选.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就是为了省心、放心.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这样想,很难预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作为家长,如何使寄宿的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健康地成长,是每个家长朋友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寄宿制学校建设给家长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但是,通过对重庆、四川、贵州、新疆4个省、市、自治区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寄宿制学校建设也给家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家庭由于客观的因素,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寄宿,这样寄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内完成,很多寄宿学生化学学习不是很好,需要老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主要研究分析一下寄宿制学校学困生转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继朝 《甘肃教育》2020,(3):131-131
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对于家长而言解决了很多的烦恼,主要体现在孩子只有周末才会回家生活,而其他时间孩子的生活、饮食、锻炼、学习等等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为家长节省了接送孩子的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工作比较忙的家长来说好处更为明显。此外,选择寄宿制学校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他们进入寄宿制学校之后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并且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出现大量的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产生本来就适应了人口增多,学校辐射变大,以及家长越来越忙疏于照顾孩子的社会现实,然而当前各个寄宿制学校的状态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管理也状况百出,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当前寄宿生课余生活展开几点思考,包括管理层面、内容形式、积极性调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11.
涂皓 《教育》2013,(12):26-26
随着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主流。然而,为了达到教育的规模效应,在没有认真比较撤并节约成本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本情况下的盲目撤并,导致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样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因工作太忙,或担心老人带不好孩子,选择让孩子上寄宿幼儿园和寄宿小学。  相似文献   

12.
寄宿制是我国教学制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而中学生此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不在身边,虽然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再者,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很少。如何让农村孩子爱上读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教师牺牲自己的业余活动时间,利用孩子的寄宿时间,借助数字化渠道,帮助同学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熊长虹  邹续  刘逊 《四川教育》2007,(11):11-12
近年来,伴随"两基"攻坚工程,国家在西部农村开始推行中小学寄宿制教育,目的是为贫困、偏远农村的孩子创造一个基本的教育条件,解决农村孩子没钱上学、路远没法上学、没好学校上的问题,让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最大限度地遏制学生失学。这一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显示出了显著的教育效应和民生效应,被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寄宿制在实施的进程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实施寄宿制后相应产生的饮食、就医、安全等管理问题,比如学生寄宿后家长、社会把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学校、学校不堪重负等问题,比如对贫困学生资助标准不高、力度不大的现实与贫困学生的就学成本增大而相伴产生的失学隐患之间的矛盾等,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在政策层面、实践层面提出解决的建议与策略,以促进这项惠民工程最大化地利民、利国,最大化地让农村孩子得到实惠。本期"热点话题"讨论的初衷也正是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陆靖 《贵州教育》2012,(12):18-19,31
寄宿制学校建好,不等于就能留住学生。因为当今家长更关注的是学校能否让孩子真正受到好的教育,能否让孩子安心“上好学”。  相似文献   

16.
世纪学校幼儿园是一所寄宿制园所,孩子远离父母,每周回家一次,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平日与孩子接触较少,所以每个周末既是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最好时机,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不断提出无理要求、家长不断满足孩子无理要求的机会,从而出现了5+2=0的教育现象。因为幼儿园的特色之一是寄宿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翟忠国 《甘肃教育》2012,(24):20-21
农村中心小学寄宿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与中学、大学寄宿制学校相比,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更小、自理能力更低、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在父母的视线外独立的生活,对寄宿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培育学生健康品格,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寄宿学生的增加,使学校管理压力随之增大,为了有效管理好寄宿学生,不少学校安排专职生活指导教师管理学生生活。生活指导教师也成为继班主任之后的新型管理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寄宿制学校公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在教育资源整合的改革浪潮下新生的一所六年制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吸收了小满镇下片近7个行政村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辐射半径约7公里左右。为减轻学生走读为家长带来的接送、吃饭的负担的压力,学校创设了寄宿制条件让部分学生进行寄宿。由于生源复杂,学习生活习惯不同,为学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问题新困难,亟待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20.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