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命门”,借力中国式现代化智慧助力学校德育工作振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千年大计。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三重挑战,即青少年价值失序的风险、学校德育空间挤压的风险、全球伦理塌陷的风险,学校德育工作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的学校德育现代化之路是走人本之路、中国之路、世界之路,共创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学校德育新形态。面向未来,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方向是立足人本理念、本国实践、世界格局,着力构筑人本化、文化型、世界性的学校德育理念与实践形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龙宝新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公立中学是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集结点。学生主体性膨胀、学校德育釜底抽薪、学生基础道德品格沦落、人际关系异化和“安全德育”盛行等成为阻滞当代学校德育前进的障碍。这些问题是当代学校德育改革的靶心,是助推学校德育改革的引擎。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学校学生思想活跃、百态纷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挑战,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创新工作,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其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方针,对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增强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我们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应注意整体性原则 “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历史梳理无法脱离儒家“内圣外王”这一独特的话语体系,在此话语体系之下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认识与定位,不单单是一个理想人格的问题,还必然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理想、群已关系及价值取向等基础之上.整体而言,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在理想人格层面经历了从“内圣外王”的高扬到“内圣外王”的吊诡,在政治理想层面经历了“精英主义”的曲变与超越,在群己关系层面经历了群己和谐的失落与寻觅,在价值取向层面经历了功利主义的泛滥与理想主义的彰显.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基本内核,为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得以确立提供了历史根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当代走向,即:坚持时代与民族的契合是学校德育使命的不变追求;“圣性”的失落昭示着学校德育使命的世俗倾向;个人与社会的并重是学校德育使命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必须体现中国传统道德精神。通过对照儒家德育思想精髓,勇于正视现代德育教育的不足,反思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问题,从而探讨学校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加入WTO后给中国学校德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学校德育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使自身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学校学生思想活跃、百态纷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挑战,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创新工作,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多元价值并存的复杂性导致了学校德育的重重难点,传统的学校德育在这种多元社会背景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只有实现多元价值并存下学校德育的创新,才能克服学校德育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应从中得到警示,充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形式主义,并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