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行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是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凝结着诗人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蓄积、志向的抒写。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言近旨远,情深意浓,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按教一般文章的方法对古诗作条分缕析、庖丁解牛式的结构和语言分析,这样会把古代优秀诗篇中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生硬割裂,机械分解。我们应根据古诗言简意丰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创造的完整丰富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谢阿完 《考试周刊》2012,(75):40-40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言志、传情、精炼、含蓄、形象而富有魅力。但因学生阅历尚浅,古诗时空跨度太大。语言风格与现在完全不同,故学生很难领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而今,《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引导学生走进诗作的意境,激发情感的共鸣,体验诗人的情怀。一、了解背景。感悟诗情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入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诚然.每位诗人都有他独特的生活背景及阅历,诗作便是其在特定环境下情感的喷发。教学时,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启迪联想.可助其透过特定的历史背景体验蕴涵诗里的境界和情思,与诗人“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教学龚自珍的《杂诗》时,先介绍清末王朝昏庸腐败、各国列强侵吞我国、百姓受苦受难、清官能人不被重用的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忧愤之情,继而说明:本诗是诗人面对无情现实.满怀悲愤辞官回家途中写下的。学生把握了诗人情愫,真切地感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的憎恶黑暗现实、渴求社会变革之情。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明诗意、悟诗情。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3.通过补充的两首诗,与《江雪》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节课,在激发  相似文献   

5.
刘新 《考试周刊》2014,(5):39-39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古诗词的学习特别强调情感体验,第一学段要求"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学段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第三学段要求"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托作品,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其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一、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少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则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古诗教学是“字字落实”,解词释句成了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情感体验、意境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诗的兴趣。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象征,我在实践中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生活语言与古诗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联系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了解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这样学习古诗,学生才能触摸到古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储备——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虽然不是诗人,但想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他在教学古诗时应该熟知诗人,具备诗人的气质和情怀,去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诗词的殿堂。他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要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好好钻研教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独到见解,还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与体验,才能融情于课堂。如,教师教《江雪》,他就应该是那个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面狭窄,情感体验浅薄,往往对诗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理解不到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多媒体以视频、动画、音乐、文字、图片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了穿越时空的效果,让学生聆听诗人的声音,感受诗人的情思,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而走进古诗意境,触摸古诗脉搏,感悟古诗语言,领略古诗神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 古诗教学说简单很简单:首先,让学生记住诗人的姓名及生活的年代;接着指导学生背会难理解的字、背熟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般来说,古诗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热爱,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短短的几句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教学古诗词,要借助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古诗的内在意蕴,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感。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要根据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诵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的核心词语和创设平台进行描述等途径,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诗歌的意境,获得美熏陶和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
胡素丽 《教学随笔》2013,(16):61-62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饱含了深刻的意蕴。但由于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入境之后,如何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想象,完成对古诗意境的再创造,即古诗意境的重建,这是古诗意境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意境教学大致分三个阶段:审美感知;美读品味;启迪明理。通过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学习古诗应以体验作品的情感为主要目的。获得情感体验的最佳方法是诵读。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默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渲染意境。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词是诗人运用凝练的笔法,丰富的情感对人物、对景物、对事物进行表达,用文字构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古诗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文化素养的有效载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诗词的含义入手,引导学生将凝练、简洁的文字转化为现代语言,还应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深化对诗词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指出:“诗者根情。”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古诗正是以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人的意境,托景寓情,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渲染气氛以境引情渲染气氛是古诗教学中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采取不同方式渲染气氛:朗读或朗诵过去学过的、感情相似的诗歌,从诗到诗;引导学生回忆或由教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人的简历、创作背景等事物或景物,从事物到诗;利用插图或有关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图画到诗;释解题意,从题到诗等,从而为讲解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经久不衰。意境,作为古诗的灵魂,是诗人在创作中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什么是古诗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古诗的  相似文献   

18.
朱红波 《文教资料》2011,(20):28-29
中国古诗是民族的文化精华,当代学生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而读懂古诗的标志是较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情感。作者结合古诗《春望》的教学实践,探讨较准确地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情感的方法,如从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入手,初步掌握思想情感,由意象切入意境,把握情境;了解一些古诗抒情方法来理解诗人情感,等等。  相似文献   

19.
古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音律美,用词简练,寓意深远,寥寥几字就饱含作者深深的情感,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古诗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古诗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题材,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的载体。但是,学习古诗又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热情很重要。一、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前,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活动。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特点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准备,积累一定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所学古诗的写作背景,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特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由于得不到朝廷的认可,不断被贬,怀才不遇,养成了他孤傲的个性。在逆境中,虽然历尽磨难和挫折,但仍不能改变作者报效朝廷、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教师要从这样的视角去解读、感悟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只有对诗歌进行这样深入的解读,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培养孩子们进行个性化解读诗歌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诗时代久远,且学生缺乏学用古诗的环境,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支架,让古诗学习真实发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教参结论. 一、对比阅读,类比情感 寓情于景,用意象寄托诗人情感,是古诗的常用写法.教学中,学生能感知意象,而对诗人通过意象组合传递的感情则较难把握,很难将诗中景物与诗人的情绪、心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