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明清诗略>中的佛教题材诗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在思想上反映了许多佛教佛理.四明诗人虽然对佛教佛理十分崇尚,但他们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把儒教置于佛教之上.佛教文化与诗歌融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乾隆帝少年时代便密切接触佛教,通过同章嘉三世的交往,深刻领悟了佛教文化;在与超字辈僧人同参法会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上层僧人的趋炎附势,对其投机钻营的行径产生了厌恶之情;而在他少年时代的诗文集《乐善堂全集》中,其对佛教寺庙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参禅悟道高僧的尊重多有描写。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推断:弘历少年时代形成的佛教观具有理想主义倾向,这无疑影响了他即位后施行的佛教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文献丛编"之一种的《清代福建大员巡台奏折》,共收录福州将军、福建督抚、福建水陆提督及其他官员巡台奏折471份,对准确反映台湾地方经济社会状况、全面呈现福建大员轮值巡台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补证清代台湾历史史实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茶诗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哲理有着不解之缘。由于佛学境界与诗歌意境有许多相通之处,热衷于佛教的古典茶诗作者巧妙地将佛教哲理融化在形象创造之中,将荼诗作为表现禅性和禅趣的一种主要形式,从而大大拓展了古典茶诗的意境,推动了古典茶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彦泓在晚明诗坛是另类的存在,以写艳情诗和悼亡诗出名,并且,这两类作品都和女性的佛教家庭生活高度融合.究其成因,一方面,和他崇尚艳体、艳词的文学理论及以维摩禅的生活诗性化为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受时代风尚和家族佛教信仰共同熏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高适交往僧侣、皈依密宗,曾接触到一些佛教义理,其诗歌中常引用佛教词语,一些诗作中还流露出淡忘世事、追求清净的心理。高适创作十余首登,临佛塔寺阁之诗,诗人常在高阁巍塔上感叹造物高远,并联系佛教义理生发感悟。高适对佛教义理理解始终肤浅,诗中描述的澹然空寂之心灵境界,反映诗人于仕宦困境中矛盾犹疑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剑阁闻铃     
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三郎甘弃鸾凤侣,七夕空谈牛女星.万里西巡君请去,何劳雨夜叹闻铃?  相似文献   

8.
王维终生信奉佛教,奉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使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纯粹的佛理说教诗,还有大量的融合佛理的禅趣诗.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期佛教快速发展,诗歌领域里开始出现新的创作题材——游寺诗。南朝游寺诗的产生与帝王对佛教的推崇有关,常有帝王皇族主持游览佛寺的活动,整个社会出现崇佛气氛,文人亦受到此种现象的影响。游寺诗属于古代山水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体现着景色描写与佛理阐述的统一。这种新的诗歌题材的出现,亦推动唐朝游寺诗的繁盛。  相似文献   

10.
弘历是为康乾盛世的主要执行者之一,但是表面的繁荣难以掩饰诸多的社会问题和潜伏的危机。"叫魂"就是整个危机的总爆发口。弘历多角色的身份决定了他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处境。在发扬满族民族特色和适应"汉化",在维持原有官僚系统和强调他有效专制的斗争中左右摇摆。而处理叫魂事件最终不体面的收场,并没有达到弘历预期的效果,弘历的所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终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样,主动地去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但又与众不同。他整个人生思想的变化、他的为人处世和诗歌创作都尽濡禅宗思想,并且他的禅诗和闲适诗所体现出的禅意,让我们认识到了白居易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正如他所作"此心安处即是家",禅宗取代儒家思想成为他安顿人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王维不是后期诗中才有禅意,其实早期诗中也暗含佛理,只是较浅罢了。从所举三首诗中可以找到王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对佛理逐渐深入体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现存有关王梵志的文献记载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发现王梵志不一定是僧人。从诗歌作品看,王梵志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关系,敦煌写卷中的王梵志诗歌不应称之为"禅诗"。相对来说,王梵志的诗歌定名为"讽世诗"更为确切,这样也能较好地反映王梵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丘浚把天当作最高主宰,强调“神道设教”,一方面肯定阴阳灾异说,另一方面又否定符谶说,这很少见。丘浚抨击佛道二教,无论是在精英文化还是在大众文化,都试图要消除佛道的影响。但丘浚与不少隐士、道士及僧人都有交往,留下不少诗文唱和,其中既有对佛道的批评,又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19.
呈现于谢灵运诗篇中的两种倾向——表现览胜趣和抒写寂寞心,前为韩愈所承接,柳宗元的作品则呈现出与谢氏相近的寂寞风容。从韩柳对谢灵运继承和发展的同源异质的风貌来看,柳氏独特的创作个性彰显无疑。在风光景物的地域化色彩、执郁结的情感体验及佛理与山水的融合方面,柳宗元皆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明代士人对待佛教的态度非常复杂,有直言不讳用佛者,有阳儒而阴佛者,有斥佛者。在斥佛者中,又有用佛者,罗钦顺就是一个显例。罗钦顺潜心研究佛教数十年,其对佛教的驳斥要高于一般的批佛教者。但是在下意识中,罗钦顺仍然肯定佛教的某些内容,在诗文中悄然地使用佛教的观念而浑然不自知。罗钦顺对待佛教的复杂情况,说明佛教确实已经融入到明人的神髓之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