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特的写作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小说的"无情节"结构.在她的"无情节"结构中作者对时间空间的处理在英语短篇小说的实验改革中起了开拓的作用.<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叙事结构突出表现了她的时空处理手法,并且几乎天衣无缝地契合了主人公自我分裂的性格特征.这种在叙事结构和叙述内容上的巧妙结合表明曼斯菲尔德在写作风格上更加成熟,同时也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她的现代派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埃尔默&#183;甘特利》之宗教社会的叙事中,隐合作者显示了民众对真理和爱的渴求,也显示了对一些纯洁和诚实牧师的肯定和同情。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主要聚焦于该小说中对美国宗教文化的犀利批判这一伦理层面,对于该小说中辛克莱&#183;刘易斯对美国文化精神肯定一面的探索,无疑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刘易斯这位文化反叛者的叙事伦理态度,也有助于从刘易斯小说中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用文学叙事的方式分析王彪的长篇小说<身体里的声音>,从时间的绵延、空间的展示和时空的交错三个部分来阐释,对于小说中特殊的叙事方式,如采用傻子的视角,使小说的叙事获得了时间的自由,而其他的种种意象又揭示了这部小说中所蕴涵的末日的神话与灵魂的拯救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所有小说中被评论最多的一部。它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该小说的非凡艺术成就。他对时间的精心处理在《喧哗与骚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少见的关于时间的小说。它对时间的独特处理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7.
采用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教父》,从时间角度来分析该小说故事的叙述,包括从时序、时距、时速方面,对叙述时间的处理是小说情节发展和主题开发的基本手段;从时间结构来分析小说为读者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小说的结构更清晰。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鼎盛时期的代表,除了劳伦斯之外,还有堪称意识流小说大师的詹姆斯*乔伊斯.在<尤里西斯>中,乔伊斯除了将意识流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外,还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象征与写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另辟蹊径,通过将<尤里西斯>及<奥德赛>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及主要人物加以比较分析,达到揭示这部小说深刻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英国大多数作家摒弃实验小说的创作手法,引领了一场"回归传统"的创作潮流.本文分析了该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愤怒的青年"金斯莱·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的创作风格、新型人物形象以及语言特色,凸显出这部传统主义小说在世界现代主义艺术大潮中绽放出的异彩.  相似文献   

10.
吴仙仙 《文教资料》2009,(32):19-21
威廉&#183;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在创作的叙事手法上有独到之处。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从叙事学的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岱  吕永红 《海外英语》2012,(11):219-221
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认为是一部心理小说,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文章将侧重人物不同的异化类型,包括小说中被迫异化的孤独而坚韧的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发生社会异化和宗教异化的懦弱又矛盾的牧师亚瑟·丁梅斯德以及那些不觉异化的愚昧跟众的波士顿居民。接着将从殖民地时期和资本主义工业时期的相似点以及作者特殊的生平两方面来探讨作者如何穿越时空,通过以十七世纪故事来揭露十九世纪文明现象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丰富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以小说叙说历史的传统中,作家常以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模式为前提,将小说主体意识的叙述身位设定成为超越叙述对象的“通古今之变”的理性主体,而《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为故事带来了物候时间的叙事视野及其对这一时间形式特殊的叙事处理。一方面,这一叙事视野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淡化了故事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内涵,走向了历史的神话化;另一方面,对物候时间特殊的叙事处理,更在总体时间效果上消除了历史现身的形式,向神话发出了召唤。  相似文献   

13.
受博尔赫斯影响的当代著名作家格非把游戏介入到小说之中 ,构建了他的“迷宫小说”。本文以他的作品《锦瑟》为例 ,着重挖掘了他的作品里关于时间和梦境的思考和诘问 ,以及因作品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美学色彩 ,兼论了《锦瑟》给时下写作者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世界末日之战》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一部以巴西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小说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表现对拉美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中的时间艺术具有独特性,它一方面以明确的具体时间和自然时序来显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以模糊的、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来展示小说特有的主观性,同时在结构安排上又通过时间的跳跃性、多层面性来呈现时间的立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镀金时代》——一部为时代命名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与华纳合写的一部小说 ,也是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大胆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腐朽黑暗 ,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对当时流行全国的投机流行病 ,贪污受贿进行了揭露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社会现象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法把社会真实提炼概括浓缩在他的一部小说中 ,使当时的腐败景象完全呈现在读者眼前 ,并给了这个时代取了个高度概括性的名称 :“镀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中,叙述者利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双重性与矛盾性,在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巧妙运用多种手法,从而建立起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虚构的叙事时间,使作品呈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作品叙事伦理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都以青年男女朦胧的初恋为表现对象,但在故事结局及叙述视角的采用等方面它们又有所不同。当然,这些不同不仅是由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态度所致,而且也是他们二人相异的文化积淀、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评论界尤其是国内,对《九三年》的评论意见大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它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并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场景;二、雨果在这部小说中宣扬了超阶级的“人道主义”观。此外,也有人论述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及情节组织,但最后的归结点无外乎以上两个方面。《九三年》尽管有很多浪漫主义特征,仍被大多数读者和批评家当作一部“历史小说”。然而小说的“历史叙事”却不断地被“心理叙事”修改和置换,本文将讨论这两种叙事是如何运作的,也就是说,现实矛盾如何通过叙事得到想象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八十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九十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20.
《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奠基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改革社会、警示后人的深刻寓意,同时也不乏对未来科技的预见。小说中的未来世界建筑物破败,人类后代埃洛伊人智力和体力衰退,莫洛克人则形如猿猴,倒退到人类进化的起点。威尔斯从环境、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这三方面的倒退体现了小说的退化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