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是主客观统一"是朱光潜先生晚年的美学主张,魏晋美学的文学品评、音乐理论、美学范畴"趣"都体现了"美是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是传统社会的明星,是传统美学的承载者,后现代明星则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的若干文化意蕴,当将二者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可以探究到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许多差异。二者都对自身形象表现出了极大关注,前者具有形而上追求,后者却只有功利目的;前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后者却是瞬时的、速朽的。这体现了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无论在审美形式上,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影响了当时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4.
魏晋玄学的深刻表现,是人的觉醒,在人生观上,否定神性,强调人性,这就必然导致在审美观上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并注重审美主体同时作为审美实体的美的价值。魏晋的美学,正是在以魏晋风度为主体的人物品藻中体现、发展起来的,前提却是反对两汉经学、崇尚老庄的玄学。它一方面为魏晋美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哲学的前提;另一方面,它的一些命题、范畴,或者直接地转化为了美学的命题、范畴,或者间接地启发了美学命题的提出。所以,魏晋的玄学与美学在人的自觉的时代主题曲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玄学为美学提供哲学基础,美学又具象地体现了玄学。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 ,无论在审美形式上 ,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 ,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 ,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对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美学理论都有很大影响.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奉要表现为得意忘言的审美方式,重神遗形的审美鉴赏和重情适性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8.
以强调社会化为特征的先秦美学与以关注个性化为特征的魏晋美学 ,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两种互补的美学形态———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的基础。因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提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文学开始关照自身,并从功利主义到审美主义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时,以逍遥世外、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为特征的所谓魏晋风度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表现形态,并一直贯穿魏晋南北朝文学,并对之后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它的美学内涵而言,可以概括为魏晋士族的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呈现。其集中体现在魏晋文章之中。在理性精神渗透的当下,魏晋风度愈加显示出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视野对魏晋风度作一审视。我们认为魏晋风度的内涵是将审美、艺术创作与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熔为一体,以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为特征的,它真正开启了中国美学的大门,是中国式的存在主义美学的标志。文章还对近年来围绕存在主义美学和魏晋风度的两种看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涵义所指也不尽相同,魏晋六朝的"风神气度",唐宋的"格物传神",元明清的"笔墨气韵",盖一代有一代之精神。"气韵生动"在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当中一直被视为最高品鉴标准,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美学渊源,而传达"生命"则是体现"气韵生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经由历代接受者的拒斥误解和想象追慕,作为专有名词的"魏晋风度",其内在特征固然和历史的魏晋士人无法分割,但更重要的却是有赖于现代学人的集体建构。魏晋风度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它的社会内涵,即它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的文化心理的产物;二是它的美学诗学内涵,即它是魏晋士人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美学显现;是魏晋文章所负载的文辞之美。在魏晋名士身上,具体表现为:玄妙其心,至大其神,放达其身。后世学者从不同层面使用了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14.
从怀抱"魏晋人"的思想到自觉追寻"艺术化的人生",构成了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这种崇尚"观照人生"的精神态度,是朱光潜之所以钟情于克罗齐"直觉论"美学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美学中,竹林派的代表嵇康、阮籍极力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推崇随意任心、顺其自然的审美意识。认为"越名任心"审美域的生成来自自由洒脱、任心自然。所谓"越名任心",即自然而然、任其自然,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现实世界与"名教"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实质上则意味着对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注重。在此意义上,淡泊、恬淡、自然、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则成为嵇阮派美学自然审美意识的内在逻辑。这种越名任心、顺其自然并非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可以称之为存在论美学的然其所然,是其所是。  相似文献   

16.
关于魏晋风范,学者们虽然从多方面进行过论述,很少鲜有从服饰角度加以论及的。本文试从魏晋士人着装这一角度,分三个不同的层面,论述了魏晋的风范,以期体现魏晋时期社会风貌的一角。  相似文献   

17.
美学范畴的探讨是认识美的本质的重要途径。这个领域分歧很多 ,却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范畴的哲学界定 ,区别美的范畴、审美范畴与美学范畴 ,揭示它们内在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 ,探讨丑的美学归属。而且 ,随着历史的发展 ,人们对美的认识在不断进步 ,美学范畴也自然随之发展 ;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 ,我国学者在美学基本范畴认识及概念表述上存在着分歧 ,笔者这里也作了一些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包含大量艺术范畴,为洞察刘勰的知识谱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这些范畴,许多化用自绘画领域,如“神思”“气韵”“风骨”等。探寻这些具体的艺术范畴在诗论与画论之间的流转,并结合魏晋时期世情时序,可以对六朝时期诗画相互影响、诗论画论相互交融的情况加以考辨,亦可探赜魏晋六朝诗论画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逸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和成熟,表现为山水游观时的散逸超脱和对人物品藻时的自然之美。本文从审美范畴的内涵出发,探析魏晋六朝时期"逸气"审美范畴的表现形态与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晋人格的诗性构成,举凡出与处、情与性、狂与慎乃至生与死,其心理内容都有着躁动与虚静的相峙与相契;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从党人玉碎、邺下悲慨,到竹林徘徊、金谷焦虑,一直到兰亭玄精、悠然见南山,其心路历程又可大致描述为由躁动渐趋虚静,并最终归于南山的宁静与冲淡。虚静与躁动的相济相悻,即昭示着魏晋文学家人格的哲学内涵和心态祈向,又铸成魏晋人格与魏晋文学的艺术勉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