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2.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相似文献   

4.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与文学翻译活动同样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理念与文学翻译观相结合,是我国20世纪翻译思想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文学翻译者应努力再现原作"文我为一"的生动气韵。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作为东方文学批评和西方文学理论重要部分的审美理论也是这两个文论体系之间相互融通的重要承载者。早至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亚里士多德的"感情进化"理论(Catharsisi),中西方文论几乎同时开始了审美领域的探求。在之后数千年的发展中,审美理论一直保持着相异同时相通的状态,其中,中国"气韵生动"论与西方"生命形式"论的对接与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评论说"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如果翻开西方现代文论,我们会发现"生命形式"理论,这一20世纪方才正式被提出的理论,与"气韵生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西方文论相互融合的一个非常自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独特的命题。论文从这一美学范畴显示的人类情感深度具有的意境之美切入,探讨"气韵生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内涵和歌曲处理方法,从而总结出"气韵生动"的演唱之意境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全宇宙、生命的关注,要求歌唱要蕴含丰富的宇宙感、人生感,还要努力超越自我,灵动于空。  相似文献   

8.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批评领域的最高美学标准,它为传统绘画思想观念的变迁提供了丰腴的理论胚胎。从表现人物到表现万物,从表现客观事物到表现主题情思意蕴,成为中国画从创作到品鉴的囊括万端的带有根本性质的审美总则。“气韵生动”说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的赋予新意,展示了中国绘画自身的演变规律及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韵”范畴是中国绘画的第一准则,连同“生动”共同构成了“气韵生动”美学范畴。书法、绘画及乐舞为“气韵”的发展作出了“生动”的诠释。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晋人从有了审美意识开始,逐渐关注审美主体的思想和灵魂,在自然山水中展现意识的广阔和豁达,为我们诠释了生命力和精神世界的融合之美。  相似文献   

10.
从邓以蛰与徐复观对气韵生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徐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精神的角度对气韵生动这一命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考察和疏解,而邓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角度把握气韵生动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将气韵生动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后者将气韵生动视为中国艺术之理。俩人对气韵生动的界定、理论基础及其创造都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而邓、徐二位先生释气韵生动之不同,可视为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之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因为各种文化的影响在人和艺术的领域都进入一种自觉时代.绘画美学也因此产生并发展了,其基本概念、命题、范畴、理论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绘画美学思想的一个真正的开创、奠基时代.顾恺之、宗炳、谢赫三大美学家提出的“传神写照”、“畅神”、“气韵生动”说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线条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中,不论何种线条,都不仅用以表现对象的形、质、空间,还充盈着画家的主观意蕴和情思,并以章法、气势、虚实最终达成"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强调的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艺术境界来源于具体形象之外,所有的这些形象只是一个载体,构成了完整的一个外貌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整个艺术表象的拆解。中国的绘画美学观点是主张其所运用的艺术表象是一种非表象的表象,是一种象外之象。画者是用"以形写神"的笔墨,画出了"气韵生动"的形象,即美学的"非表象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既是绘画创作和鉴赏的准则,也是指导绘画的具体技法,其中所涉及的气韵与形体、气韵与笔墨、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等论述,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及中国画技法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生动与道禅哲学有着深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道弹文化哲学的滋养生发,气韵生动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更何谈枝叶繁茂,蔚为大观,气韵生动说深得古典艺术家心许和首肯,乃在于这一学说深深植根于中国士大夫倾心向往和接纳的道禅文化哲学,气韵生动说深长隽永的文化意味和美学意义,也完全得自道禅哲学这一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气韵”论自六朝谢赫提出后逐渐成为中国美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与总结性的意义。作为审美准则的品评标准同时又作为绘画创作过程的具体方法,“气韵”论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体现为“气韵”与笔、墨、势、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则一向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这一重要理论进行探讨,对于阐明中国古代画论的真实含义,继承中国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当前的绘画创作,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由单音词"气"与"韵"分别构成,经过朝代更替发展,"气"与"韵"才复合成气韵。汉语的文字建构过程中彰显的空间造型建筑美,和汉语在诗歌、散文、戏剧等语音方面表现出的旋律与节奏音乐美,都体现了"气韵"这一传统的审美形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田画学,博大精深,承上启下。他的境界论绘画美学思想既是对清之前中国艺术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他之后的清一代绘画思想有深远影响,他的唾斥"摹古",推崇"情"、"意","静、净"为尚,追求"高逸"的画学理论,他那流荡的气韵、荒寒的境界、神气的标准、高逸的韵味的山水画境界,对后来清画家的山水品格影响深远!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受庄子影响之巨之深,中国古代画家中恐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庄子的艺术精神,融入了恽氏的血脉,化入了恽氏的画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