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要注重物理性质的教学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只注重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对物理性质往往是罗列几点,学生印象淡薄,记不牢。如在八○年高考中,学生对“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这样的问题,束手无策。怎样把物理性质讲“活”?以《卤代烃》为例,我们利用投影仪视野广的特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先盛数滴水和乙醇,然后透过投影仪的镜头,分别滴入几滴溴乙烷,使全班学生看到:溴乙烷“分散”到醇中而溶解,在水面上“滚动”而不溶解的生动画面,形成有关现象的清晰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使学生获得卤代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杨玉峰 《化学教学》2012,(12):75-76
溴乙烷在强碱-乙醇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中学生常常会误认为是消去反应。对这一错误认识,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强碱的醇溶液条件下溴乙烷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改进实验以溴乙烷为例,针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较长等不足,设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对比实验,巧妙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产物乙醇收集后用于作为消去反应的反应物。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可在同一连续反应的装置中熟悉和掌握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问题一:溴乙烷与AgNO3溶液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问题二:溴乙烷与AgNO3晶体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目前,在中学化学教育界,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5.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是溴乙烷的重要性质之一。一些版本的教材只介绍了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理论,没有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加深学生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为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并经过多次实验证实,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第62页设置了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最新的浙江省所用的版本(2009年6月第3版)中将溴乙烷更改为1-溴丙烷,并对实验装置与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7.
把乙醇跟氢溴酸(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混合加热,就得到一种油状液体——溴乙烷。笔者做以下实验对比:1.按高中化学课(甲种本)第三册208页:在一个大试管里加入2毫升乙醇和2毫升水,然后注入4毫升浓硫酸,等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克研细的NaBr,然后按图5(课本209页略)把装置连接好,隔着石棉网加热至6—10分钟,U形管中出现不溶于水的溴乙烷中混有少量溴产生。这是因为发生了以下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1,2-二溴乙烷作偶联试剂,2-甲基吡啶和正丁基锂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高产率的1,2-双(2-吡啶基)乙烷.在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反应物由1,2-二溴乙烷替换为1,3-二溴丙烷,其产物结构发生变化,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溴乙烷导学     
一、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被Br取代得到溴乙烷(CH3CH2—H→CH3CH2—Br)由于乙烷中6个H位置相同,故其一溴代烷没有同分异物体,这是CH3CH2Br为什么可以称为溴乙烷而无须标明Br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题型示例一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应遵循科学性【例 1】  ( 2 0 0 3年江苏省化学竞赛题 )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 ,接着再用溴与之反应生成 1 ,2 -二溴乙烷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还会产生CO2 、SO2 ,并进而与Br2 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 .( 1 )用下列仪器 ,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备1 ,2 -二溴乙烷 .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 ,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 ) :  经 A( 1 )插入 A中 ,  接A ( 2 ) ;A( 3 )接  接  接  接   .( 2 )在三颈烧瓶A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相似文献   

12.
贵刊98年第2期刊登了《一道考核多种能力的有机试题》一文(以下简称《试题》).文中基于乙醇与氢溴酸(NaBr+H2SO4)作用制备溴乙烷的反应,设计了一道包括仪器的规格选择和组装,化学制备的反应原理和产物的分离除杂,以及理论产量的计算等多项内容的有机综合试题.这种结合具体实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做法,笔者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应予大力提倡.然而该文中关于酸与氢澳酸反应制备漠乙烷的一些内容,明显存在问题,与实际的实验室制备偏差较大,因此有必要加以讨论.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溴乙烷为代表的卤代烃取代反应原理在教材和一些资料的描述存在出入,致使在实际的"教"、"学"、"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分别就教材中卤代烃取代反应的定义、科学探究环节中原理描述与卤代烃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做了对比分析,指出通过创设对比实验,探究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反应"这一规律,解决"教"、"学"、"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对高二化学必修课本中的一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4页中,对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加成反应的叙述,做了如下的安排:[实验4-6]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课文做如此接排,是有欠妥当的,因为它会使学生误以为:CH2=CH2+Br2→CH2Br-CH2Br即为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其实上述反应只是将乙烯通入溴水时的一个次要反应,其主要反应应该是:乙烯和溴及水反应生成溴乙醇,相当于在双键上加次溴酸:.加次溴酸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是…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烃的衍生物一节“溴乙烷水解实验”现象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为: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互不相溶,分层后反应接触面小,不利于反应的发生;溴乙烷沸点低,为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利于反应温度控制;溴乙烷大量挥发,反应物减少,速度慢,实验现象不明显。笔者对该实验做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教学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探究中把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规律,让学生建构"同一类有机物官能团决定其化学性质"的化学思维方式,并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7.
陈益 《化学教学》2013,(1):37-40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衍生"的视角使学生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通过乙醇与水和乙烷性质异同的比较,让学生感悟乙醇分子内乙基和羟基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初步的"衍生观"。  相似文献   

18.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三省市试用教材高中第二册 ( )第七章[实验 7-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按原操作方法顺序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经查阅资料 ,我们对操作顺序及部分药品用量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a.原理。溴乙烷与水作用而得到的醇是可逆的。C2 H5 -Br H-OH Na OH C2 H5 -OH HBr在普通状况下 ,溴乙烷的水解进行很慢 ,为了加快反应的速率 ,使反应进行到底 ,我采用溴乙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来进行水解的。这样在反应中所产生的溴化氢就能被碱中和 ,而使平衡破坏 ,提高溴离子的浓度。b.具体操作。1取一个试管 ,滴入 1.5 m L溴乙…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价浓硫酸在溴代反应中的功与过山东烟台师范学院(264000)刘淑芬《化学教学》1992年第3期刊登了《制备溴乙烷用磷酸比用硫酸好》一文,笔者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制备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总结出,浓硫酸在溴乙烷乃至所有正溴代烷的制备反应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