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农 《出版史料》2006,(4):37-37
长眠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的一代学者启功的墓地,是他和夫人章宝琛的合葬墓。墓碑端庄醒目,设计巧妙,是由大理石制作的一方放大了的石砚,独具风采。特别是碑阴雕刻了两条砚铭。一条是启功生前收藏的清康熙“御砚”上的“御书御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曾以“坚净居”为自己的室名)另一条是他的恩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亲自书写的“元白用功之砚”(启功,字元白)。启功终生不忘恩师,感情真挚,历久弥深。晚年更以义卖书画所得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陈垣,字援庵,室名励耘书屋,学者称励耘先生)。读到这方墓碑,令…  相似文献   

2.
日本金泽文库藏唐写本(佚名)《文选集注》残卷,其中骚类残卷包括卷六十三“骚一”,为《离骚》从“小序”至“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部分;卷六十六“骚四”为《招魂》、《招隐士》两篇。骚类残卷文字上的校勘价值有被学者誉为“一字千金”者,不仅为选学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26日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92岁寿辰。这一天,启功先生的六种新书在北京师范大学为他举行的简短而热烈的庆祝会上同时首发,计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启功口述历史》《启功韵语集》(注释本)《启功讲学录》《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启功跋《董其昌临天马赋》,中华书局出版的《启功丛稿》第四卷“艺论卷”。六种书的出版说明启功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已,这不但是启功先生之幸,也是学术界之幸。稍有遗憾的是,启功先生的目力有所减退,大部头的书稿很难一一亲自操觚,必要时需要别人协助笔录整理一下。我作为“文革”后…  相似文献   

4.
传闻启功对故宫内的藏品,对故宫,对清史,如数家珍。今读《启功口述历史》,确知这是事实。启先生说: ……从1971年7月一直干到1977年,任务是校点“二十四史”。我的具体任务是校点《清史稿》……。马宗霍等人……说整理此书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  相似文献   

5.
从宋至今,各种版本的《栾城集》均未附录苏辙的墓志铭,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076),安徽太平、石埭两县的苏氏后裔所编的六卷本《苏氏族谱》,却载有刘安世撰写的《黄门侍郎苏公墓志铭》。本文以苏辙著述,特别是他的自传《颍滨遗老传》和宋人孙汝听的《苏颖滨年表》来核对《墓志铭》的内容,列举出十八条可疑之处,证明《墓志铭》的可信度很差,这位与苏轼兄弟同朝为官的“刘安世”似乎连《栾城集》也未读过,认为《墓志铭》不可能是刘安世所作,也不可能是宋人伪托,当为不熟悉苏辙生平及宋代典章的明清人伪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来自一个很有趣的人。作品中,他在云端,思索着与经济有关的世界。在《云端经济学》中,吴建雄展现的是一种“不设限”的发展模式,即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发市场的剩余价值。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他的文字还是人生经历都在试图告诉我们人生同样可以做到“不设限”。  相似文献   

7.
图书封面上的文字,主要指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以及简短的说明文字。这些是惟一可以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所以,如何处理得合理、生动,学问不少。必须做到简洁、意明,切忌罗唆。含糊不清。从本人的切身体会中,还感到书名在字数上,应尽可能避免长的书名,因为长书名在视觉上相对来讲比短书名的冲击力要小、要弱;同时,设计师如果不好好“审题”,封面、书脊、扉页上的文字不正确、不统一,  相似文献   

8.
赵新玲 《大观周刊》2011,(45):15-15
唐代文字语言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唐代墓志铭的押韵又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唐代墓志铭的押韵及其研究方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启功孝为先     
启功无论在绘画、书法、诗词,还是在鉴别、史学、民俗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启功的先祖是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弘昼,而第四个儿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启功的祖父叫毓隆,21岁时中进士,并入翰林,曾经在四川当过学官,即负责学校事务的官员.封建时代,在乡试中被录取的举人都称主考官为恩师.启功后来回忆说:“四川许多老前辈,都到了京城为官,他们是祖父的门生,和我们家是世交.”  相似文献   

10.
苟子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钱大昕十驾斋之名盖取意于此。《年谱》不载是斋名取自何年,唯于乾隆三十三年下云:“始买城中孩儿桥弄宅,名其堂回潜研,乞新建曹地山先生书扁。”时钱氏四十一岁。自后编著之诗文集、金石文跋尾等均题此名。《清史稿·吴凌云传》谓凌云“尝假馆钱大听屠守斋,尽读所藏书”,又见故宫博物院所藏钱氏关于吴彩写书《切韵》跋记一则,下署“甲寅三月八日竹汀居上书于屠守斋”。此甲寅乃1794年,时钱氏已六十六岁。至晚年所定稿之《养新录》却冠以“十驾斋”之名,自序云:“今年逾七十…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是否诱人,与它的“眼睛”是否传神密不可分。记得刚学“爬格子”时,标题常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经“整容”后的“眼睛”往往变得生动而有鲢力,我不禁为编辑老师高超的“美容术”拍案叫绝。可是,含辛茹苦“熬”出来的“豆腐块”虽然见诸报端,偶尔也能赢得战友们的喝彩,但我却轻松不起来,常为自己蹩脚的标题制作术黯然神伤。为此,我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从锤炼文字到修辞手法,从古今名联到唐诗宋词,从格言、警句到顺D溜、歇后语—…·广采博览,反复琢磨,并把平时从报刊、影视和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无Y不欢”的时代,从生涯到艺术,从媒体到网络……回不了古代于是我们Y出了穿越.成不了神仙然后我们Y出了玄幻。且看我们的“Y精神”如何纵横文字。  相似文献   

14.
“剽窃”一词,最早源于何时,尚未见有人考定,但起码唐代已经出现。柳宗元在《辩文子》中说:“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辈数家,皆见剽窃。”同时的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也有“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文字虽稍有差异,但意思是一样的。偶翻《世说新语·文学篇》,无意中发现一则“剽窃”史实。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注释《庄子》,名《庄子隐解》。然“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直播逐渐兴起,其因强大的传播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移动直播领域。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带来的职业转型与挑战,常年致力于文字表达的文字记者纷纷变身出镜记者,从“写”无声新闻,到“讲”有声故事,两者的角色转换考验着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起飞     
环然回首,军旅生涯已度过了整整14年。这期间从空军到陆军,从飞行员到报道员,我经历了人生长河中不寻常的两次“起飞”。而第二次“起飞”,则是在《新闻与成才》的伴随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第一次起飞,始于1983年6月。当时,我怀着要“飞翔于蓝天”的理想,经过政审、体检和考试合格,光荣地迈入了空军的行列。斗转星移,7年的飞行生活,使我完成了由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到合格飞行员的转变,在航校期间被评为全优学员,并荣立了三等功。1986年4月的一天,家乡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青岛日报》“外埠青岛人”栏目中以“起飞”为标题…  相似文献   

17.
戴辉 《新闻前哨》2023,(6):62-63
<正>从“代入”到投入,从幕后到台前……文字记者“赶鸭子上架”客串主播啥感觉?作为一名20多年来一直奔波一线的“老”文字记者,突然坐在聚光灯下,心中更有一番五味杂陈。实现记者融合转型,最好的办法是实践。202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聚焦市场经济最稀缺资源——企业家,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邀请全省90位企业家参与。当年4月至7月,经济新闻中心承担33位企业家访谈任务,其中我负责联系访谈5位企业家。他们均来自大型央企和省属国企。在部门领导指导下,部门强化协同、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8.
生死恋人     
赵会 《新闻天地》2010,(12):24-25
2010年6月12日,香港和富大埔足球队前锋毛梦索与女友李卓玲在从四川甘孜支教返回的途中遇车祸双双身亡。悲痛的双方家人将他们合葬。而墓碑上“屋脊绝景生死一线美死了,生死恋人天地之行俩相依”这一墓志铭,是从李卓玲生前日记的只言片语中截取、组合而来。循着这些言语的碎片,我们心痛地看到了这对恋人由生到死的全过程,也读懂了青春和激情的不死。  相似文献   

19.
闲读偶记     
《启功韵语》《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不厚,定价竟是9元。买时,颇心疼。买回一读,甚觉值得。单书前那17帧彩印书法,就够人品赏不尽,如享太牢。启功,以书画名世,也善诗。他的诗,别具一格。读多了新派的“朦胧诗”之后,再读读启功诗,当别是一种滋味。诗,并不只是要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孤独呀、寂寞呀等等,并不只是那种甜蜜蜜、酸溜溜、软绵绵、灰苍苍的调子。诗国的疆域大着呢,诗艺的招数多着呢。启功的诗,题材极广,题画之外,举凡患病、住院、失眠、吃饭、乘车、写字、作画、感怀、伤逝、论诗、论文等等,均可入诗。语言干净利索,义蕴深沉隽永,且常常透出令人想笑而笑不出的幽默。他的诗,绝不温柔敦厚,平和冲淡。诗中写世象,有他自己的爱恨褒贬;诗中含世味,有他自己品咂过的辛酸苦涩。他的诗,是真诗,虽然他自贱为“胡说”,自谦为“韵语”。  相似文献   

20.
BBS与报纸之间的议题互动探讨——以“芙蓉姐姐”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宁 《新闻界》2005,(6):118-120
一、前言 2005年上半年,一位人称“芙蓉姐姐”的女子迅速窜红。7月17日,在百度中以“芙蓉姐姐”为关键词搜索可得到2,570,000个相关结果,三天后这一数字就增长到2,620,000。“芙蓉姐姐”原本寂寂无名,2004年她开始在水木清华BBS的Picture版贴图,因照片中的姿态与说明文字别具一格,引发了众多的回帖与讨论。不仅如此,“芙蓉姐姐”的文字和照片还被从校园BBS上转贴到了其他论坛,“从一种校园式的隐秘小天地进入了更广阔野蛮的外部网络世界,这让她大大的出名了”。2005年5月,“芙蓉姐姐”开始受到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关注。至此,天于“芙蓉姐姐”的报道更是此起彼伏,形成了风靡一时的“荚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