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尚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校企双方在合作上“一头热一头冷”.试图从成本理论的角度来探究校企合作企业方“冷”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企业合作积极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的教育,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校企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的可靠保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度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从校企各自情况出发寻找利益双赢点。结合国家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指导性意见,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从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制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对如何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20年代的前苏联,大力发展是在1960年代以后。我国1960年代初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实际上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尝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良好推动”这一理念已被教育和企业界有识之士普遍接受。但是,农村职业学校在校企业合作方面却相对滞后,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初步的思考。一、农村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周济部长在2005年八月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座谈会”上讲到: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协调,企业有利可图。德国企业与学校通力合作,共同育人,协调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的路子,以期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6.
黄蘋  陈时见 《教育科学》2020,36(2):76-8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7.
糊涂一时妞     
《中国德育》2012,(18):80-80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糊涂一时妞:近十年,政府出台的文件,着重强调“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办学机制。“十二五”期间,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中,也强调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早已被提高到制度层面,部分校企已经合作,只是企业参与合作的程度不足、被动,导致学校很难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实质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深化校企合作需要了解企业深层次的发展需求,需要通过市场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与企业发展需求——内驱力的响应状况,剖析了当前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利益保障缺失等影响因素,提出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层面激发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内驱力,从平衡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尤其是企业作为合作一方主体利益的角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等职业学校所从事的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预期的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通畅、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校企合作难度更大。职业教育要破除阻碍发展的坚冰,就要构建“五度四融”的“岗课赛证”融合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工作进程滞后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发展步伐,校企合作法缺位阻碍企业正常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活动。文章阐述立法机构应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的内涵及意义,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理念缺位、立法程序紊乱、立法权责规定失范及立法表达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揭示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工作的问题所在,从立法理念保障、立法程序保障、内容规范保障及表达机制保障等方面给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立法保障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