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师范生作为教师的预备力量,是基础教育师资的首要来源。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安徽省4所师范本科院校的2370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检验职业价值观对师范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师范生从教意愿处在中高水平,但出现下降趋势;职业认知和成就实现是影响师范生职业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从教准备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为引导更多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要转变重物轻人的投入缺憾,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发挥从教准备的调节效应,完善教师教育培养过程;加强教师职业的资源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真正实现“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华中师范大学983名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总体坚定,教师职业是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理想职业和价值追求;②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主要受个性特征、国家政策、家庭、师友、生源地基础教育教师收入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前三者影响较大;③多数免费师范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师职业相匹配并认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重视成就实现、兴趣性格、工作环境、家庭维护等职业价值观。根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引导免费师范生坚定职业信念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是以传递知识、施行教化和造就人才为宗旨的一个专门职业。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生,是与明天对话的人,他们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高校必须引导师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助其形成正确的稳定的职业价值观,这是当前师范生教育面临的课题。职业价值观作为师范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反映了师范生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价值定位,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引师范生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国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保证政策的具体落实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意义深远.只有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和独特的情感,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定职业信念,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师范生个人得到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新进展.因此,采取合适的策略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职业价值观量表与成就动机量表,对西安市361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进行了问卷测验.研究发现:师范大学生与非师范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兴趣性格、福利待遇方面要求高于男生;师范生成就动机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价值观: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倾向高、低者的职业目的性要求均差异显著;师范生成就动机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毕业后迅速成长为成熟型教师,为此,师范教育必须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发挥学业成绩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可以激发师范生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的动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存在认同度不高、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期望值偏高、从业意识不强等特点。师范院校应着重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兴趣、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的从业意识等方面探寻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的有效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既决定着未来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当前,从人才培养的非智力因素角度,关注师范生的健全发展,守护浓厚的教师专业情意;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坚定执着教师专业态度;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是教师教育机构培育优质师范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究性学习顺应时代发展,以其诸多的教育价值影响着基础教育,同时也影响着教师教育,影响着师范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免费师范生教育已成为宁夏高师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中小学各学科未来骨干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根据对免费师范生职业情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信念等五个方面职业认同的调查发现,家庭或学校中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免费师范生教育优惠政策、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以及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对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对宁夏首届试点培养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培养单位进一步完善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管理,帮助更多的免费师范生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内涵,端正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强化他们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念和信心,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顺利实现免费师范生职前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目前普遍停留在表层.因此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上升到新层次,应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服务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全程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教育;发挥导师制优势,精心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应正确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高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果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不利于今后的择业与就业,作为综合性、时代感最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通过创新为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主导作用,这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job-hunt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while hunting for a job, graduates witnes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expectation of the nature of work and the demand for occupational types and the accessibility to a post and monthly incom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alary expectation and real incom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preparation for hardship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refor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ust strengthen their employment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foster a sound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concept of occupational position, mental preparation for vocational hardship so that students can rectify their attitude towards employment and adjust their employment concept, thus benefiting them in gaining a 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职业决策困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师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出现职业决策困难的现象。师范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决策者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也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针对师范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宜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职业教育;国家、地区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调整招生结构、制定有利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在本质上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重要的责任教育。成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其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助于强化其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就业意识。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有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自身感恩行为的关注与反思,由感恩愿望转变为感恩行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的教育形式,高职毕业生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展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仅靠单一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事实表明,企业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恶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结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素质教育在大学生能力素质结构的全面完善、职业发展的扩展与延伸、职业创新能力形成、主体性因素体现中发挥的作用。强化高校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探究大学生求职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策:一是,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四是,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构建科学的求职就业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上升的就业背景下,在高职护生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地推行职业规划教育的理念,包括大学三年的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渗透、请优秀校友现身教育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可以帮助高职护生合理定位就业面向、挖掘自身潜力、拓展就业渠道,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护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职生源呈现出新特点,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实际表现,着重考核吃苦耐劳、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合作等职业意识。本着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在土建类高职学生教育工作中,为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逐渐理清思路、找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