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今社会,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网民们发表个人意见的重要场所,其开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个人表达的欲望,但这种环境同时也导致了语言暴力现象的滋生.网络语言暴力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暴力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现状变化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特点.语言暴力现象日益严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的良好风气.本文旨在探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特点、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总体梳理,在明确网络舆论暴力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舆论暴力的表现形式、社会效应、发展趋向及深层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建构了我国网络舆论暴力的宏观成因模型,以期对网络舆论暴力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暴力"是近年来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其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蔓延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负面影响,首先,要深入剖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与特征,辨析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其次,要追根朔源,深入分析网民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最后,要针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源,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校园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模因-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究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并对这一语言现象背后产生的内在认知心理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认知语用解释。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产生是强势模因进行顺应选择的结果,其复制与传播则是对网络语境顺应的过程。具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的内在心理工作机制是被选择的强势模因对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语言结构和交际目的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清建 《成长》2020,(4):91-92
校园欺凌现象在如今社会屡见不鲜,并且学生的年龄愈加趋于低龄化。在小学阶段,这样的欺凌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的表现为语言恐吓、强索、肢体暴力与网络暴力等方面。而影响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因素包含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而作为学校,本人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及抑制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下文将就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道德与法治课与之对应的策略浅谈一些想法,以期待能改变这样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8.
梁旭 《华章》2011,(36)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暴力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频频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不仅使受害者受到了很多精神上的压力,也严重侵犯了他们在现实中的权利.本文主要从网络技术的特点、网民的法律意识缺失以及我国体制上的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最终从道德建设、网络立法和建立健康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预防网络暴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越来越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暴力反映了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失衡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并提出提高整治高校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措施,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国际连线     
正法国:打击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欺凌现象在法国,小学和初中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曾受到骚扰,这些骚扰包括偷食、嘲笑侮辱、戏弄欺负殴打、勒索甚至是性暴力。且随着新通讯技术的使用,这些学生间的欺凌现象不断恶化,并延伸到了校园外。暴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影响严重,有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自杀倾向,从而导致辍学现象。面对日益凸显的网络欺凌现象,法国国民教育部长樊尚·佩永近日表示将采取相关对抗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推出电视  相似文献   

11.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但一直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母语的负迁移上,而对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应充分利用使其起拐杖的作用,充当帮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言的脑加工机制研究主要是根据口语语言的研究所获得的.既然手语在国外已经获得了独立的语言地位,因此可以通过对手语语言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关于语言的特征,从而判断以往研究中得出的语言特征是否是口语或听觉语言所具有的特征.实际上,已经有研究相继表明了手语和口语在脑加工上的相似性,并在神经系统上找到了相应的支持:比如这两种语言都激活了优势的左外侧裂周区网络系统的加工.不过除了共同点,研究人员也试图进一步发现二者存在的加工差异.毕竟手语与口语是使用不同信息通道的语言,对其差异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一般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加工的特殊性,从而促进聋人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中的"活法"与语法中的"定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有相通之处。语言中的"活法"表现为语法形式上的"活法"和语用层面上的"活法"两种形式。语言的定法是一个静止的、抽象的状态,语言的"活法"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英跨文化日常交际言语方面因文化差异而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的五个方面的简要分析比较,提出在交际中必须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有效地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5.
小说艺术美创造的历史,也是小说语言美创造的历史。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们,奉献给人们的小说语言的美感魅力是多姿多彩的。撷其大要,有如下几方面:各尽其妙的语体运用产生的美感魅力,各呈异采的风格创造产生的美感魅力,各具情态的人物塑造产生的美感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模式识别是把所知觉的对象纳入记忆的相应范畴进行比较,两者若实现最佳匹配,模式便得以识别。模式识别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模式识别理论模型主要有模板说、原型说。对于"蒙古语授课班级"学生而言,当蒙古语言文字作为外界刺激感官时,由于刺激与模板匹配,两者编码相类似,产生最大限度的重叠,从而减轻记忆的负担,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或成绩,反之则降低。蒙古文教材和蒙汉双语教学以其学生熟悉的视觉听觉信息刺激,与学生头脑中数量巨多的蒙古语言文字模板相匹配,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益,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理论表明,在儿童早期创造多种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在大脑中贮存多种语言原型,利于以后各种语言模式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欧美手语语言学研究始于1960年代.本文梳理了以欧美主要国家为代表的手语研究的(主要)历史进程,从音位、形态、句法、手语习得以及神经语言学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手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了手语与有声语言的独特之处,以及手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诗歌语言是一种变异性的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和发展。它与常规语言相比较,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正因为它的变异,使之更具诗性,成为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诗之所以为诗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开始流行起来。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兴语言,很多人对其意义还不甚了解。因此,为进一步地研究网络语言,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意义,本文将对网络语言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这一被人广为接受的新兴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