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系统回顾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主要专利成果。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专利申请的申请趋势、专利有效性及专利寿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维度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析。希望通过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成果的分析,为杂交水稻育种产业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水稻,由于比普通栽培水稻具有更高的抗洪涝、抗盐碱、抗虫害等能力,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海水稻技术相关专利为基础,展开对海水稻技术的专利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稻研发目前处于整体技术上升期;中国和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我国在海水稻领域的研究占有领先优势;对专利文献内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基因工程实现海水稻育种是海水稻领域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一直是稻米种业的长期奋斗目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种子呢?随着功能基因组的发展,育种学家提出"品种设计育种",并认为这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从常规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何为未来水稻?这得从水稻育种说起。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主要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植物育种者权利的三种主要载体一植物新品种、育种方法和产品入手,论述了植物育种者权利保护的三种形式即植物品种权、专利和育种技术,提出了育种者权利的立体保护模式。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利用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培育出了系列甜椒杂交种”为实例,对这种立体保护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陈春燕  唐莎  刘宗敏  雷波 《软科学》2010,24(2):103-105,128
分析了国内外水稻育种的进展,从水稻生产、育种成果、水稻品质、科研力量等几个方面就四川省与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刘兰娜 《现代情报》2013,33(3):93-97
本文对近30年我国水稻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主要对专利申请类型、申请量、重点领域分布情况、专利申请地域、专利申请机构竞争力及技术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水稻产业专利发展进行评价及预测。  相似文献   

7.
从航天诱变的特点、主要因素和航天育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航天诱变的特点、主要因素和航天育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9.
许雷,男,1948年10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大专)。1966年9月至1984年先后在乡农科站、县农业大学、县农科所及县农业中心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农业教学及技术推广工作。历任站长、教师及主任等职,职称由技术员晋升到农艺师;1985年至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职称由助理研究员晋升到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199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分蘖角度是水稻株型构成的重要性状之一,在育种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概述水稻分蘖角度类型;不同栽培条件分蘖角度的变化和国内外在水稻分蘖角度的遗传分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品种改良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探讨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进程和水稻品种性状的变化,并采用水稻成本数据研究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品种改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水稻生产贡献份额达30%。与20年前相比,水稻审定的品种个数增加了1.5倍。抗病虫害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了10%;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了50%。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逐渐下降。鉴于此,政府应鼓励育种人员进一步发掘优异种质,提高水稻育种水平,突破目前单产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更好的为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培育超高产水稻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于1981年和1989年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级稻(后改称“新株型”稻)育种计划,但因其难度大和技术路线问题,至今都尚未实现。1996年,我国农业部设立“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两期,以中稻为例,第一、二期目标分别是:到2000年、2005年育成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朱祯副局长在以“基因资源与分子技术育种”为主题的第46期东方科技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中认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物技术作为育种科技革命的先导,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的育种技术融合了分子生物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我国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但多偏重于育种和栽培的研究,对杂交水稻的生理优势,特别是对谷粒产量生理的研究较少,而全面系统地探明籼型杂交水稻的生理优势表现,为栽培、育种提供可靠的生理指标,已成为进一步挖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启升,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长,现为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先后获优秀归国学者,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及其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家忠 《今日科苑》2012,(10):21-22
在中国水稻育种科研界,许雷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于1966年8月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及栽培研究,在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创造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育种领域一路走来的许雷,辛苦奔波,潜心钻研,在此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6年许雷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1967年至1985年,许雷先后在乡(公社)农科站、县五七农业大学、县农业中心等单位从事农业教学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许雷利用所能利用的业余时间去研究水稻新品种,人们称他是“业余歌手”。1985年,许雷被调到国家科研机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专门从事水稻育种研究,人们又称他是“专业歌手”。1995年,他放下“金饭碗”走出国家科研机构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培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为已任,旨在不断提高辽宁、华北及西北稻区水稻产量,其目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小麦、鱼等主要农业品的持续稳定生产对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近年来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处于一个徘徊不前的局面,难以满足我国粮食安全需求。因此,提高育种科技水平,发展新一代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是现代种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带来了机遇,也为育种技术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多数农艺(经济)性状受多基因调控,并具有“模块化”特性。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先导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综合运用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分子模块系统解析和耦合规律,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杂交稻种植面积2.2亿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左右。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也使得我国杂交稻育种研发在全球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研究如何建立高效运转的水稻育种创新体系,保持我国水稻育种创新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对于保障我国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现代科技创新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本文力图从分析我国水稻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出发,阐明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水稻育种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水稻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速水稻育种创新和转化运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