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报业市场上都市报的竞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各有千秋.解析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对于合理配置报业资源,开发市场空间、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业是一个竞争极其剧烈的市场,全世界如是,香港更是一个典型。这个弹丸地,每天出版的收费中英文日报共有13份,另有3份免费报章,一个不足7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出版16份报章,竞争之烈,不言而喻。这里想借用香港报业市场的例子,探讨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隆英豪 《传媒观察》2006,(11):21-22
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中国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纷纷抢滩珠三角报业市场,在7个二级城市中,广州各大报纸在佛山、东莞两地最早开辟疆土,两地竞争也最为激烈。广州报业抢滩珠三角市场广州报业的区域性异地扩张最早始于1996年,当时《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市场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新闻战”。这场“新闻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各中心城市。然而,一只脚踏入市场大门的中国报业,竞争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7,(18):15-16
从总体上看,广州三家报业集团2007年的竞争态势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准,即便难以完全摆脱新闻管制和行政干涉的力量,但市场依旧源源不断地产生竞争的冲动,并创造出基于此的各种竞争手段。广州报团主导了目前广东报业竞争的所有形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经形成了正面交锋的情势。值得一提的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下降为上述两家报团竞争的"变量"——这不是说它不再无足轻重,而是意味着它不再是竞争的主要策动者或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武汉报业市场是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区域性报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同时拥有两家报业集团的城市不是太多,武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该市目前有报纸67种,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报纸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家报业集团的报纸之间,特别是两家报业集团之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代表了武汉报业的竞争水平。近十年来,武汉报业发展速度迅猛,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模式也逐渐由比较单一的模式转为多元化的模式。报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使报业经营与发展更具有活力,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营风险降低,逐渐摆脱多报一面的状况,形成各报的个性和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重庆成为中国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七张综合性日报和五张周报在这个市场空间展开了争夺。重庆报业是当前中国报业市场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陕西报业形成了独特的市场格局。西安曾经是国内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陕西报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显露出集团化、区域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业竞争日益激烈 ,报业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趋势。同质化的表现及成因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 ,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 ,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 ,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是最为显著的。体育、娱乐、财经、IT等热点报道 ,“你有我有全都有”。曾经有人把某个城市的几份报纸盖住报头让大家辨认 ,结果几乎无人能从内容上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且 ,报道策划方式、新闻文风、版面编排样式等等 ,凡是曾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都很快被淹没在跟进者掀起…  相似文献   

10.
沈天舒 《传媒》2011,(6):38-39
随着中国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心城市报业市场分额的瓜分渐渐趋于稳定,报业的竞争也逐渐由中心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为了极大限度获取市场分额,不少省级大报,以至一些中央级大报,纷纷以创办地方版  相似文献   

11.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报业也是全国报业改革的急先锋。20多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广东报人以开放、务实、创新的精神,率先点燃了中国报业竞争的烽火。因为先行一步,走得最早,走得最远,因而广东报业竞争的振幅和强度遥遥领先,闻名全国。广东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全国报业实力最为雄厚的第一方阵。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报业改革的深化发展,广东作为“先行者”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弱化,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的报业市场近年来迅速成长,奋起直追,努力寻求跨地区扩张的策略。竞争的加剧必将导致新…  相似文献   

12.
赵莉 《青年记者》2001,(2):15-16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京沪穗三地,都市报纸的零售额均占前列,其中《北京青年报》在北京零售量居第2位,《广州日报》在广州零售量占第1位,而且,《扬子晚报》发行量160多万,《楚天都市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广州、深圳、上海是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报业竞争的主战场,《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都把发展重点转向城市,“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已成为各大报的共识。有人预言,中国报业已进入都市报时代,都市报纸已成为当今最具活力、最有希望的代表。都市报纸的兴起和旺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由于适应了读者市场。市场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市场也是充满残酷竞争的,今年以来持续了半年的南京报业大战主要是在《服务导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都市报之间展开,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从目前美国的报业现  相似文献   

13.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结构的变迁,分析了当前中国报业结构的特点。当前中国报业虽然数量规模大,但全国市场集中度低、缺乏强大的市场主体,报业区域市场集中度高,但在低水平上形成同质化竞争,报业过度竞争使报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低集中度与泛专业化成为中国报业的典型特征。改变当前报业无序过度竞争,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报纸退出机制,并从宏观管理上尽快改变条块分割的传媒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高度依赖城市的媒介,因此,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武汉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报业竞争的制高点。这5大城市占据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成为全国报业的领头羊。当然,并不是说这5大城市的报纸达到了怎样高的水平,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的主流大报相比,中国报业还处在发展中阶段。 今年,这5大报业战场上发生了一系列创新求变之举,新变背后反映出深刻的内在变革。对这5个区域今年以来的新变化和新战况进行分析和透视,有助于我们以多方位、立体化视角探寻今后传媒发展的内在脉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持续八年之久的报业大战,2003年明显地沉寂下来,就连《新京报》这样的重磅炸弹似乎也撼动不了市场几分。报业大战会不会持续下去?新一轮媒体竞争热潮是否到来?透视这场报业大战,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朱陆 《传媒观察》2006,(6):49-50
随着中国报业在2005年出现“拐点”,全国以北京、广州、上海为标志的一线城市和以省城和直辖市为重点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报业竞争,正向地市城市扩展并攻城掠地。地市级党报原先由国家政策法规保护形成的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最新的中国报业年度报告则指出“除中  相似文献   

18.
李忠昌 《新闻界》2004,(3):21-23
1997年后,西安报业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报业竞争的帷幕渐渐拉开,很快地与成都、广州、南京等地并列为中国报业大战的发源地和主要战场。审视西安报业发展的历程,检讨西安报业竞争的利弊得失,或许会对我们了解中国报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尚存在的种种缺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国权 《新闻实践》2005,(11):57-58
对于一家新参与报业竞争的新办报纸来说,它必须明确:我的竞争目标是成为什么角色,我心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而对于已在竞争中搏杀多年的老牌报纸来说,它也必须明确:我现在的角色,我的主要对手是谁?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对此,有些报业竞争者作出了正确的角色策略选择,但有些报业竞争者似乎并没有认清自己的竞争角色,或者作出了错误的角色定位,导致了竞争策略的失误,从而失去市场份额。 下面,笔者以河北的报业市场为例,来分析报业市场的角色竞争策略的实施及得失。 河北是个比较特殊的报业市场。北京、天津居于河北的中心,两市各拥有数十和十数亿的报纸广告市场。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中有7个是京津的卫星城。而冀东的唐山经济总量与石家庄大致持平,加上秦皇岛的地理及经济因素,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冀东报业市场。这样一来,河北省区划内就有了四个相对独立的报业市场:一是像廊  相似文献   

20.
面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党委机关报怎样走向报业市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业竞争中保持“龙头”地位,已引起普遍关注。中国新闻事业走过了50年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机关报迎接报业市场的挑战,开创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局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报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报纸由单纯享受补贴的事业型,转向独立经营的企业型,既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又是重要的“信息产业”。报纸的双重地位属性,报业经营机制的变化,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