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屡见于媒体的"扶老人"纠纷,已经让"怕被赖上"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里,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反而被指"做贼心虚"让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面对摔倒的老人,伸手就意味着危险,"自私"倒出于自我保护。"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  相似文献   

2.
"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社会已沦落到老人摔倒求救,要先对围观者高呼"免责声明"的地步。我们可以指责围观者冷漠,也可以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现场,会伸出援手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4.
事实判断:警惕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某地又见彭宇案",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这样的标题既省事,也吸引"眼球".最新的例子就有是天津的"许云鹤案".2011年8月16日,网上出现了一个题为《天津车主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老太反被讹10万》的帖子.之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新闻标题是《助人为乐反被讹诈》《讹诈成"善举"绊脚石》《天津再现"彭宇案"》等.  相似文献   

5.
轰动一时,一波三折的"彭宇案"终于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但此案带给媒体的教训与思考,却远未到"结案"的时候。发生在2006年的这起案子,因被告人彭宇在法庭上坚称当时救老人是"为了做点好事",  相似文献   

6.
南宋王十朋《次韵万先之读〈庄子〉》时曾说"王何佐其高,遗害今犹存",借用此活来点评"彭宇案"的生发与影响颇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南京"彭字案"闹得沸沸扬扬,热度经久不减,究其原因,固然是该案件影响太甚——触及到国人的道德底线。其次自然是后继有人,各地频频爆出此类事件,每发生一次,"彭宇案"都会再度被人提起。这类案件不断发生,其对社会道德的不利影响,短期内恐难以弥合。事件发生之后,带  相似文献   

8.
动态集锦     
《出版参考》2012,(30):47-48
美国出版商协会和谷歌就图书扫描案达成和解当地时间10月4日,美国出版商协会和谷歌长达数年的图书数字扫描拷贝之争终于达成和解。该案始于2005年,美国出版商协会诉谷歌侵犯版权。与"谷歌图书和解协议"不同的是,这个和解协议不需要法院判决,也没指出谷歌需要赔偿。双方均表示,和解协议的条款保密。据报道称,和解协议"承认版权持有者的权利和利益"。美国出版社可自行决定图书是否出现在谷歌产品中。根据协议,谷歌图书馆项目中扫  相似文献   

9.
数字     
《传媒》2012,(7):8
正6000万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该院已于6月25日向双方送达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已经正式生效。业内人士表示,双方和解将利益最大化了,同时也为中外知识产权提供了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陈汉军 《视听》2016,(12):97-98
十年前的'彭宇案',一个扶跌倒老人反被讹诈的故事,被群众讨论得沸沸扬扬。彼时,媒体一哄而上,争相抢眼球。在这种风气的作用下,新闻媒介选取新闻题材时,往往先考虑轰动效应,而将社会影响放在次要位置。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对公众意识的主导权是否已不如从前?这样的事件,传统媒体怎么面对?一、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在新媒体的抢夺下。  相似文献   

11.
许莹 《东南传播》2012,(7):39-41
早在2006年"彭宇案"之后,"扶老人"事件即持续成为媒介报道热点,但其中所包含的矛盾并未随报道增多而愈辨愈明,一方面,因"扶老人"而"惹麻烦"的事件不断出现,另一方面,跌倒老人因无人扶助而出现生命危险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在此事件高潮回落之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扶老人"事件媒介报道情况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出于新闻报道对公众行为的无形引导,以及对公众态度的偏向调节,提出以多维度报道来多角度呈现事实才是引导公众行为与调节公众态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扶老人反被认为是肇事者,虽然这类事件并不是个例,但是持续发酵继而引发全民大讨论,至今仍方兴未艾,是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特例。此类事件在"彭宇案"被爆出后,不断有新的脚本问世,时至今日,在中华大地,关于这类事件的大讨论,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司法部在2月4日发表的公开声明中提到,尽管新的谷歌图书协议有“实质性进展”,但它仍然反对修改后的谷歌图书诉讼和解协议,因为这个和解协议仍然没有解决在著作权、反垄断和集体诉讼对象认证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奕  张晴 《新闻界》2012,(9):3-5
从2006年"彭宇案"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媒体对相关事件的跟风式报道使原发事实被夸大、扭曲,并逐步形成"偏离放大螺旋"效应,由此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本文围绕此效应,研究其产生、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负面影响,并从媒体组织和个体等角度来探讨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新闻报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受双方的壁垒被打破,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但随之而来的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生,当某一热点信息出现,网民忽略事实真相而在意情绪价值,网络舆论也会随之产生。当网络舆论的失范行为出现时,容易产生社会冲突,同时对事件主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刘学州案为例,欲探讨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为加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3月7日,中央电视台发布消息称,"李某等人因涉嫌轮奸罪已被北京市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此报道虽然仅20来字,在连篇累牍的"李双江之子案"报道中堪称最短新闻,但落地有声,使传得沸沸扬扬的多个版本谣言不攻自破. 蛇年春节刚过,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因涉嫌轮奸罪而被拘,引起社会关注、网络爆炒,传统媒体也争先恐后报道、评说,时而言之凿凿,时而又称子虚乌有.对此,有些媒体辩称"谣言倒逼真相".言下之意:因为真相被有关部门有意掩盖,所以就应该让谣言特别是对有关部门不利的谣言满天飞,这样才可迫使有关部门在无可奈何之下端出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8.
陆学宝  白崇 《东南传播》2018,(7):104-105
"后真相"强调"受众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本身",其影响范围也一直围绕着政治领域展开,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后真相"一词开始突破原有的政治领域,其表征现象和影响力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社会热点事件.2017年热点事件"江歌案",为新媒体语境下分析"后真相"产生的原因、表现特征以及应对措施提供了思考案例.  相似文献   

19.
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案”,最后以双方的和解画上了句号,但这次事件是否就真的尘埃落定了,我看也未必。在这次事件中,最初是媒体手握“社会公器”的尚方宝剑与富士康公司就“血汗工人”问题进行的较量,后来演变成因富士康公司认为《第一财经日报》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8,(4):3-3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20日,迅雷网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九州梦网、捷报、优度、网乐互联等国内主流直联网正版内容提供商达成战略合作,迅雷CEO邹胜龙称,此次合作涉及的正版内容量非常大.包括5300部电影、1460部电视剧、400部动漫,“基本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国内正版内容。”邹胜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暗示,对美国电影协会(MPA)诉迅雷一案.双方存在和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