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编码规律,发展多模块非线性耦合理论和"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实现全基因组水平多模块优化组装、培育新一代超级品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有8 000年以上的禾谷类作物栽培历史,相关的育种知识对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作为发起国之一,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相继完成了粳稻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和籼稻"93-11"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在科技部"973"项目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支持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解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以水稻为抓手,通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复杂性状的分子模块解析,探索建立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以带动小麦、大豆、鱼类等动植物复杂性状的解析和设计育种技术发展。经过近5年努力,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分子模块,在水稻高产优质协同改良、感受与抵御低温、广谱持久抗病与产量平衡、氮高效利用、高产性状杂种优势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得到实验验证。相关成果入选2015年和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挥了中国科学院在水稻等作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鱼类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了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鱼类遗传育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以银鲫、草鱼和黄河鲤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性别控制、抗病、耐低氧、饲料高效利用等分子模块解析,以及高产抗病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进展,由此探讨了在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趋势下未来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蒋李何 《内江科技》1995,16(1):26-28
本文针对籼粳亚远缘杂交选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条育种途径,即通过聚合控制优良生理性状的基因,进行生理育种;并阐述了生理育种在籼粳亚远缘杂交稻超高产有种中运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首张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和第四张烟草遗传连锁图谱,是他指导研究生在"十一五"期间的精心构建,为分子辅助育种等系列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率先创建了我国红麻高效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福红2号、福红991、福红992等8个红麻新品种,分别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农业部国家级品种审定,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他建立了红麻抗虫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将带有Bt抗虫基因质粒成功导入福红952中,从而育成国内外首个抗虫转基因红麻Bt952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特殊性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主要包括系统选育、染色体倍性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药用植物品种选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品种选育机制不健全、推广应用差。与一般植物相比,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具有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双重要求;同一药用植物有多个药用部位、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浓厚的地域等特殊性。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对策包括:①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构建中药资源的核一心种质库;②把握品种选育目标,兼顾产量、质量、抗逆性、不同药用部位等多重要求;③重视道地药材及野生品,使其质量、产量、抗性等诸多指标更符合中药优良品种的要求;④重视数量性状研究,把表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分离出来,并判断出选择群体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使选择具有预见性;⑤建立健全品种选育机制,对优质新品种实行注册证书管理;⑥加强优良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一直是稻米种业的长期奋斗目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种子呢?随着功能基因组的发展,育种学家提出"品种设计育种",并认为这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从常规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何为未来水稻?这得从水稻育种说起。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主要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动物育种已开始从群体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它对控制肉蛋奶等主要经济性状的主基因进行基因定位,通过参考群体动物用连锁或候选基因法测定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主效基因。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转  相似文献   

11.
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玲  张冬青 《科技通报》1993,9(5):322-325
加拿大领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单、双低油菜品种发展迅猛.浙江省已育出适于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单、双低油菜新品种浙优袖1号和2号。  相似文献   

12.
作为蔬菜用种大国的中国,其绝大部分的市场利润流向外国公司。中国的蔬菜育种研究表现出诸多现实困境:育种定位长期"以粮为纲",弱化蔬菜;科研力量过度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研目标"论文导向",市场化能力欠缺。为了应对这些困境,育种研究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企业育种积极性高等优势,并探讨建立市场化育种体系、合理准确选择育种突破点、完善育种产业链、促进协同创新和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高含糖量甜叶菊繁育及产业化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研发体系并进行系列产业化开发,拟为农民探索甜叶菊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稻同源四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遗传育种、细胞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如下:创制了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近1000份。选育出同源四倍体水稻雄性不育系6份、不育系材料46份;保持系22份、保持系材料100多份;恢复系28份、恢复系材料500多份;成功地实现了四倍体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三系配套。培育出T462A×T4509等四倍体杂交稻新组合。三系及杂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数为48条,为二倍体水稻染色体数的2倍,证明是同源四倍体。并初步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稻麦玉米重要基因的鉴定、发掘和高效率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国家目标,应用基因组研究的最新成果, 集中探讨与水稻、小麦、玉米3大作物改良密切相关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上位性遗传效 应,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重要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分析等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曦岚  邓青  向克兰 《科教文汇》2012,(12):139-141
目的:了解城区、郊区学生家庭对饲养宠物基本认识情况,预防宠物传染性疾病。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校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0%的家庭喂养宠物;51.4%的人将宠物视为朋友;20.0%的人知道科学喂养宠物,只有46.2%的居民知道怎样防止宠物疾病传染。结论:有中小学生的家庭饲养宠物的比例较高,人们对宠物科学饲养方式以及宠物传染病等认识不够明确,应加强社区居民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希德  李跃建  张颗 《软科学》2003,17(5):79-81
农作物育种是四川省影响最大,投入最多的农业攻关项目。总结农作物育种攻关20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四川省育种攻关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效益,以便进一步搞好“十五”期间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国平  王中琪 《科技通报》1993,9(5):315-318
浙江省现有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普遍较差,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低,面团形成特性不良,不适合烘烤优质面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条件有关,但某些品质性状可通过育种得到改良.文中提出了当前品质育种的目标以及提高品质育种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玉亮 《科教文汇》2011,(21):136-136,140
概率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渊源和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同时它的理论体系及广泛应用又引发了对它本身的认识论争论和方法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