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湖北英山县发现了毕昇及其后裔墓葬.由此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并展开了毕昇故里何在的讨论.全国重要报刊已发表25篇报道和论文.《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了蔡学俭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综述》,就已有的讨论情况,分“关于泥活字的科学性”、“关于毕昇的生卒时间”、“关于华昇与毕升”、“关于毕昇籍贯”等专题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英山县发现的毕昇墓碑,笔者曾根据该碑的形制与纹饰特征以及年款残存字迹,断定此碑立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并依其镌刻内容所留下的历史信息,考证英山毕昇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之庆历(1041~1048年)中为活版的“布衣毕昇”,在姓名、身份、所处时代、职业、卒  相似文献   

3.
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开展对毕昇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心情也是一致的。在英山发现了毕昇墓碑,围绕这个发现,各位专家学者,还有湖北的各位领导,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工作。事先我看过一些材料,会上又听了大家的发言。中国编辑学会有一项活动就是出版史的研究,是吴道弘、戴文葆、蔡学俭同  相似文献   

4.
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这项伟大发明虽然在世界同行业中领先400余年,可是毕昇的生平却未能借助自己行业的工具而刊印传世,甚至连他的故里何在也成了千古之谜,其说不一。有说他是益州人的,有说他是杭州人的;近来又有以英山发现的毕昇墓碑为依据的“毕  相似文献   

5.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湖北省英山县发现毕昇墓事,《出版科学》上的文章早已拜读。这确是中国出版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毕昇发明泥活字事。在世界科技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犹如近现代之发明广播与电视。然而,史料仅见《梦溪笔谈》所记数语,甚为可惜。如今世人大都重视高丽的铜活字与德国符腾堡的铅活字,原因之一是中国毕昇的史料留存太少。史料少,就可能有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刷博物馆古代馆中“活字版发明者——毕昇”栏注明:“毕昇(?~1051)今湖北英山县人,刻版工匠”。继后又陈列了英山毕昇墓碑照片。有关毕昇研究,也引起英国东亚科技史图书  相似文献   

7.
1990年湖北英山发现毕昇墓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这几年,对这通墓碑的研究日见广泛深入,这是可喜的现象。笔者有幸参加了1995年12月在英山举行的毕昇墓碑研讨会,并追随诸位专家学者,到英山东河乡毕氏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最近又重新翻览报刊上的所有重要论文,探究了各方面的论点,深深感到,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是造成不  相似文献   

8.
1995年5月27日,在韩国忠清北道请州市举行第一次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主题是“在世界中的韩国印刷出版文化”。我国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应邀参加,作了题为《韩国与中国的活字印刷出版文化》的发言,并受湖北省黄冈地区博物馆和本刊委托,赠送近年发现的毕昇墓碑、墓地照片及有关研究毕昇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4年第1期刊发《英山县发现毕昇及其后膏墓葬考证》一文后,引起很大反响,但有些疑点有待澄清。此文回答了有关问题,希望继续讨论。需要说明的是,宋代“毕昇”与“毕升”是两个人,第1期的文章中,“昇”字不宜简化力“升”,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围绕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学术界展开了一场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是,此毕昇是否就是北宋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笔者曾撰《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一文,否定其说,认为刻碑为元末明初所立,上镌“日”、“月”二字,以及形制纹饰,均带有外来宗教的色彩,实际是一方摩尼教——明教——日月教教徒碑。该文刊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古文献研究部主编的《出土文献研究》第三集,中华书局即将出版。该文摘要,提前刊于《中国文物报》1994年9月25日第三版。笔者原本认为,自己对“毕昇碑”的研究,到此已经结束,可以退出这场讨论了。不料近接《出版科学》主编蔡学俭先生函,知该文摘要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反响。孙启康先生曾撰《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一文(该刊1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孙文”)认为:“毕异碑”所镌“日”、“月”二字,为“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其形制纹饰,是“道道地地的佛教色彩”。由于孙文对“毕昇碑”的宗教色彩的确有误会,笔者特撰此文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北宋的毕昇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创造活字印刷的发明家。关于他的发明,与他约略同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专节介绍,这也是仅有的文字记载(江少虞的《皇朝事实类苑》也有类似记载)。但这个记载着重介绍毕昇发明的制作方法,对发明者毕昇本人只提到他的布衣身份,不及其余,连籍贯也没说。了解毕昇的生活环境和生平事迹,是研究中国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成才     
《军事记者》2012,(1):71
退伍战士报道员毕昇救人英勇牺牲本刊讯李洪房、朱朋朋报道:11月中旬,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收到一封来自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民政局的感谢信,感谢部队培养的战士报道员毕昇,在人民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牺牲。毕昇2003年12月入伍来到该院,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并成为一名勤奋刻苦的报道员。退伍后,他成为一名消防员。去年6月11日,一个锻造厂发生人员中毒事故,他因救人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再说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出版科学》1995年第3期读到任昉先生《再谈“毕昇碑”的宗教色彩》一文(以下称“任文”),此文着力否定毕昇墓碑所刻之“日、月图象源于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并以“摩尼教崇拜日、月光明”为依据,断定“以‘日’、‘月’为信仰标志的,只有摩尼教亦即日月教”。认为拙文《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中,“将前者  相似文献   

14.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举行落成典礼,同时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及其他各省代表100余人,入选论文50多篇。湖北代表孙启康先生就湖北英山毕昇墓碑的发现、调查、研究、论证的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板印刷始于唐朝初年,至五代时已非常成熟,在近代印刷术传入前,一直为我国印刷术之主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两宋文化的辉煌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同雕板印刷相比,应该说活字印刷更适合于书籍的多种类、大批量复制,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背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最早关于活字印刷活动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门”,书中详细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用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全过程,包括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印刷的技术和程序等。沈括与毕昇时代接近,且记述完整合理,其可靠性不容怀疑,可惜的是未记述毕昇印过哪些书籍。这是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文献,在毕昇之前是否还有人做过类似尝  相似文献   

16.
我从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毕昇。前几年发现毕昇墓碑,我在北京看到一些报刊,看了各方面的材料,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关键的就是在碑的纪年上。我这次来时,彭卿云同志特地给我打电话,说王素同志和任昉同志也去,你也去吧。参加这次会议我很高兴,收获很大。彭副局长说,你们去参加这次会是很有意义的。我来以前不知道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认定小组1994年对墓碑已经作了鉴定,这是马自树副局长直接抓的。我们单位很多同志  相似文献   

17.
1995年5月27日,社团法人韩国出版学会,在韩国文化体育部及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的赞助之下,在忠清北道清州市举行第一次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主题是“在世界中的韩国印刷出版文化”。其目的在于再次认识韩国、中国、日本在世界印刷文化史上所起的作用,尤其是要弄清韩国的金属活字发明对印刷文化的意义,概述金属活字印刷的源流,对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发展史做出的贡献。参加国为中国、日本、韩国等。我国人民出版社编审、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戴文葆同志应邀前往参加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他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而写的论文。与此同时,为了乘此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本刊编辑部与黄冈地区博物馆,通过他将近年新发现的活字创始人毕昇的墓碑、墓地照片,与该馆绘制的毕昇故里示意图,以及本刊主编蔡学俭撰写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和观点综述》一文,和本刊各期发表的关于毕昇乡里的研究论文,赠送给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与韩国出版学会,以促进国际间的注意与研讨。  相似文献   

18.
<正>四十多年前,一群科技工作者,自五湖四海汇聚襄阳。面对一穷二白的生产条件,他们发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针式宽行汉字打印机,不仅突破了西方技术壁垒,还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堪称当代“毕昇”。在对这支“毕昇”团队开展口述档案专访时,我们见到了87岁高龄的李德兴。这位银发稀疏、略显耳背、  相似文献   

19.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昌盛,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明人毕昇的生平事迹,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274个字,提到庆历年间(1041—1048)布衣(平民)毕昇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沈括并说:“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购入一册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古罗马宗教读本》,该书收西塞罗、维吉尔、奥古斯丁等人拉丁语原著数十篇,我将之兼作拉丁文教材用。说来有趣,影响近世文明进程极为深远的约翰·古登堡,在1450年印制出的标志着其活字印刷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的著作,便是一部拉丁语文法书。这距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中国人毕昇基于雕版印刷工艺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已达四百余年之久。记载这件事的毕昇同时代人沈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