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在中国具影响力的8种优秀药学期刊,比较分析其在CNKI和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8种期刊在CNKI和Scopus数据库中的计量学指标排序变动较大,除了《中国药理学报》其他7种期刊在Scopus的被引频次主要由国内期刊和作者贡献,表明目前中国优秀药学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及学术影响力仍有待提高。《中国天然药物》在Scopus数据库中的指标整体上略优于除了《中国药理学报》的其他6刊,为该刊2012年被SCI收录提供了计量学依据。本文提出可利用Scopus数据库对国内期刊进行国际影响力评估;并指出中国药学期刊应准确定位,而不是盲目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通过对有限时间范围内的文献引用频次的线性微分拟合,给出了文献老化的历时研究半衰期的测定公式。以《中国药理学报》、《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的引文为样本数据源,跟踪了1981年发表的文献的引用频次,并测定出药学期刊文献老化的历时半衰期大约为6.4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药学类期刊只有《中国药理学报》被SCI收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药学类SCI期刊办刊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药学类期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提出了如何根据其原有特色循序渐进,从而进入SCI源期刊的相关策略:①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吸引国外研究人员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期刊在SCI源期刊的引用率;②建立网上稿件管理系统,缩短发表时滞;③制定相关政策如采取组稿等方式以吸纳国内外原创性研究论文,争取稿源国际化,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与被引用率;④建立完善的审稿专家库,采用同行审稿模式以提高审稿质量,同时提高编辑鉴审能力,确保发表论文的质量;⑤提高英文摘要的质量,丰富摘要的信息量,以高质量英文摘要为突破口,为办好全英文期刊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12种药学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12种药学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了解我国药学期刊论文的时效性。 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12种药学期刊2008年的全年样本(不含增刊)共138期,统计分析其学术论文的发表时滞。利用Excel表和SQL Server数据库编制统计软件,整理数据,利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2684篇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290.82天; ≦180天区域论文602篇,占22.43%; ≦365天1926篇,占71.76%。各区域频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发表时滞<200天的期刊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分别为174.21,181.29,193.75天和198.25天。 结论: 各期刊之间相比, 论文发表时滞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一期刊相比,相差也很悬殊。药学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较长,与期刊的刊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药学期刊编辑应充分认识到缩短发表时滞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药学期刊论文的时效性,缩短发表时滞。  相似文献   

5.
6.
20 0 4年 6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接到科学技术部国科财函 [2 0 0 4 ] 12号文件 ,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将从 2 0 0 5年全面改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和《生物文摘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学期刊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近代数理期刊的发展状况,着重对《数理杂志》、《数理化》、《数学季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等4种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期刊的内容和创办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最早的数学期刊为创刊于1897年的《算学报》,并认为周达在中、日数学期刊的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期刊的国际化是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同行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内不少期刊社、编辑部通过创办英文新刊,其中多数通过与国外期刊出版机构合作实现国际化。《中西医结合学报》是以发表中文稿件为主的月刊。中西医结合学报杂志社没有与国外期刊出版商合作,而是在自主办刊中探索国际化之路,如尝试中英文双语出版,建立中英文双语期刊网站,采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建立国际化的期刊论文发布平台(包括加入各种国际数据库,在PubMed建立全文链接,加入开放存取期刊指南与CrossRef等),组建国际化的编审团队,遵循国际化的编辑标准,使用国际化的稿件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近代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停滞期是1937~1945年,由抗日战争前的近60种锐减到5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只有Sinensia坚持出版,其余4种也被迫停刊。后又创办过8种期刊,但出版期都很短暂,有的仅出版了1期.这一时期的生物学期刊是极其艰难地出版着。复苏期是1946~1949年,首先是复刊了《中国生理学杂志》、《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等6种曾经很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期刊,其次又创办了10多种以发表应用性文章的期刊,其中以昆虫学研究为主。这一时期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还是未达到抗战前的水平,不过也为新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中国生理学杂志》、《中国动物学杂志》、《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分别是《生理学报》、《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的前身,《植物分类学学报》的前身更是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丛刊》、《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汇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论文丛刊》4种期刊。  相似文献   

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已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已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列为重点收集期刊源.成为该公司Ei page one的核心期刊.1992~1994年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首次批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62种科技期刊为其Ei compendex核心期刊,其中高校学报7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和《清华大学学报》.之后.Ei中国信息部对全国5000种科技期刊进行了质量调研,从中优选了700种科技期刊作为第二批向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推荐.经该公司审核后仅批准了145种  相似文献   

11.
30种药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30种药学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30篇最高被引论文的被引用时间主要集中在论文发表后2~7年,涉及中药研究与应用的论文最多,15篇,占50.00%,有12篇综述文章,占40.00%。30种药学期刊的前30篇(共900篇)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6~9年,其次是10~14年;涉及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高被引论文最多,511篇,占总高被引论文数的56.78%,分别是中药药理、中药、中药质量检验、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和中药临床应用6个方面的论文。中药药理高被引论文有255篇,占28.33%,排名第1;中药有88篇,占9.78%,排名第2;药剂有78篇,占8.67%,排名第3;药理有70篇,占7.78%,排名第4;中药质量检验和药物并列第5,各63篇,占7.00%。综述文章的高被引率较高,有210篇,占23.33%。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4种核心期刊,以著者作为统计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对著者合作度、系统分布、机构分布、年龄结构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和《中国编辑》等7种CSSCI来源期刊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7种期刊被WoS数据库引用论文共162篇,主要分布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05篇)和《编辑学报》(45篇),其他期刊被引论文极少。对162篇论文的时间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及论文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属学报(英文版)》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与国内SCI收录英文期刊,特别是材料冶金学科期刊就提高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实践方法进行交流。【方法】 以《金属学报(英文版)》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工作实践,设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探寻可稳步提升英文期刊国际化和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结果】 在确定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发展目标情况下,通过出版平台国际化、编委和审稿队伍国际化、宣传手段国际化等方式积极组织策划专刊、拓展稿源、扩大出版规模,使得《金属学报(英文版)》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均得到持续提升。【结论】 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多角度、多举措,长期不懈地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推动英文SCI期刊不断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上海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对145种期刊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版面进行了调查,还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以及由上海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的《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进行了论文统计分析;同时,对123种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了了解。调查表明,上海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认识和实际起步均较早。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已有17种英文版期刊,正在向成为“国际性期刊”进军;已有55种学术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依据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把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准国际化期刊”,“国际性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然而,上海学术期刊整体上真正实现国际化尚“任重而道远”。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原靠拨款的期刊数的比例已下降到20.3%,而且有19个期刊经费实现完全自立(包括人员经费和办刊经费)。建议:①把学术期刊国际化纳入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迅速制订学术期刊国际化度的评价指标;②应允许不同办刊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向产业化迈进;但是,拨款加创收相结合的办刊模式目前仍是大多数编辑部(占64.2%)的有效模式;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主办单位仍应增加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理学报》出版学术专刊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专刊可以反映该专题领域的学术进展,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有助于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吸引较好的稿源。本文从《中国药理学报》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对学术专刊的出版作一简要总结,以期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思路,以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总结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结果】 “药学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推广文章和构建期刊社群,成功地辅助《药学学报(英文版)》全面提升了影响力。【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围绕宣传期刊文章,以及运营由作者、编委、读者构成的期刊社群,以宣传期刊品牌,全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寄生虫学相关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和《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010年载文的引文情况,研究该类期刊引文的数量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报价值。结果显示,《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的平均引文率和篇均引文数均高于国内期刊的平均水平,《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的平均引文率和篇均引文数均相对较低。引文的语种主要为英文,其中《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英文引文的平均引用比例较高,而《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则最低。3刊的平均期刊引用比例均较高,但普赖斯指数均低于50%。《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和《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的自引率较低,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自引率较高,该刊的自引率明显高于国内外医学期刊的自引水平。结果提示,这3种寄生虫学核心期刊的作者对文献情报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但均存在引文语种较为单一,篇均引文数不高和普赖斯指数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在坚持刊物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追踪报道国内外药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与研究成果,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办刊模式。改刊3年来,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荷兰《医学文摘》及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多个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网络浏览与下载量逐年攀升,并荣获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文章总结了改刊后期刊在明确定位、建立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加强栏目策划和选题组稿工作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