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相声和小品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它语言诙谐、幽默.从语言学角度看,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恰当的修辞是分不开的,而"包袱"抖得响不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修辞.相声、小品有其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翻译方法也应既顾及"包袱"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喜剧艺术在当代的小说、戏剧、相声、小品等文学创作中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在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等导演中,无论从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还是在人物语言的运用上,显得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这是因为喜剧作品使欣赏者在笑声中不但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享受,还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启示。因此,喜剧艺术成为作家进行文艺创作和表现生活的重要的艺术手段,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喜剧艺术的美学基本特征:内容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现手法是夸张,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这么一个笑话:相声和小品为谁是最搞笑的文艺节目而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手打起来,这时歌手大奖赛跑过来理直气壮地说:我才是当之无愧最摘笑的。相声和小品顿时停止了争吵,俯首认输,甘拜下风。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在相声语言中,灵活运用隐喻更是成为致笑的关键。近年来,相声演员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将传统相声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他的相声语言不同于传统相声语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他的相声语言进行研究,也是对新时代相声语言的研究。本论文以郭德纲的相声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隐喻在相声语言中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相声和小品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受观众欢迎的两种曲艺艺术品种,其语言独具特色,或辛辣讽刺,或夸张诙谐,幽默风趣。语言变异是相声、小品创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相声、小品语言中的语言变异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体变异和语用变异。  相似文献   

6.
或许是当语文教师的缘故,笔者对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情有独钟,除了欣赏节目可以带来"笑果",娱乐一下心情之外,我更愿意透过其中一些经典语言品尝其中的无穷韵味。兔年春晚上的小品《同桌的  相似文献   

7.
周晓峰 《学子》2014,(11):6-6
一、讲台——生命的舞台我们喜欢看舞台上的表演,唱歌也好、跳舞也好、相声也好、小品也好,喜欢电影和电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那些演员十分的光鲜,相比自己一个穷酸教书匠,怎么也光鲜不起来。实则非也,其实,我们也可以一样的耀眼,我们的讲台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好的演员,她笑,观众就笑,她哭,观众也哭;试问我们站在讲台上是否也同样的忘我,同样的投入,并时时把学生的感受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8.
相声是具有喜剧风格的艺术。笑在相声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笑就没有相声。在喜剧艺术中,笑料的构成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但在具体使用时又会因艺术形式上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喜剧、喜剧影片、滑稽戏,就比较侧重于动作、表情、音乐及道具的帮助,而相声中的笑料,则主要是依靠语言构成的,即使是情节性或动作性的笑料,  相似文献   

9.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它是一种“笑”的艺术,以幽默讽刺见长,以“笑”为武器夸张地反映生活;它又是一种“说”的艺术,以对口相声为多见,甲、乙两个演员一方为逗哏,另一方以捧哏,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来与观众直接交流。文章主要探讨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从语言层面、认知层面、交际层面和修辞层面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运用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可以见出赵本山喜剧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同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也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最大的电视剧之一。该剧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那异想天开的剧情,高潮迭起的故事,俊男靓女们的精湛表演,更得益于那轻松诙谐的人物对白。这些对白为语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借助合作原则理论对这些语料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影视语言的语用修辞特色,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心理及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相声”被冠以“剧”之名,成为相声剧,明显地演员从相声中的“叙事”身份,转变为代言角色。在这转换过程中,除艺术本身的缘由外,台湾传媒亦对相声剧的生成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藉由传媒之助力,“相声剧”之名为大众所接受,进而在学理上得到确定,推动了相声剧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调曲《李豁子离婚》是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曲艺经典。它在公正对待女主人公的祈求、张扬新的婚姻规范的同时,对丑陋的男主人公寄予诚挚的人文关怀,呼应了人的道德本源的"仁"和"义",触及了受众对人格价值的自觉评判和对弱势的倾向性与恻隐之心。它以真情实感表现真实的生活,用鲜活生动、雅俗共赏的语言、曲调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展示出民族民间艺术浓郁的根源性色彩。  相似文献   

15.
Satirical art is a major contributor in Jane Austen's works,especially in her earliest novel Northanger Abbey,where the satirical arts serve the writing extraordinari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ngles:gothic and sentimental novels; false purposes of reading either for thrilling plot or for cynical pragmatism; dialogues and eccentrics of the comic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6.
小品语言形象幽默谐趣是通过变异形成的。“赵氏小品”充分运用变异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递审美信息,使观众感受到喜剧小品的幽默之美。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分析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在模因论视域下的特殊语用现象.通过引入乖讹理论发现,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实际是在语言模因发挥作用下的一个乖讹-消解的过程,即:发现不和谐及不断消解不和谐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模因视角下言语幽默制笑策略,藉此期望能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喜剧小品能否达到高境界,幽默技巧是关键性条件,而构成幽默的主要元素是语言。对于考察当下小品中的语言幽默,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一直是一个绝妙的样本,赵本三的幽默小品也不例外。以赵本山的小品中的精彩对话为例,用隐喻观中原型范畴理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观和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分析其中的语言幽默。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的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丧失,通过人的灵魂的扭曲,使小说的悲剧意义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同时,以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构成了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