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艳 《青年记者》2012,(32):10-11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叶诗文所引发的媒介争议及新闻报道无疑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从7月28日开始,短短十余天时间内,各类媒体围绕该事件展开了一场高潮迭起的国际大论辩。本文通过对叶诗文媒介事件进行个案研究,探析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情境中的国际传播问题。按照叶诗文媒介事件中的媒体主动性以及事件话题的变化,在7月28日到8月8日最为集中的媒体报道,可以分为三轮。第一轮:西方媒体议程设置和论辩1.议程设置。当叶诗文打破世界纪录之后,BBC解说员克莱尔·鲍德温第一时间就进行毫无证据的质疑:"一名游泳选手的速度在一瞬间出现如此大的提升,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玄机?"  相似文献   

2.
本届奥运会首日,中国小将叶诗文游泳夺金并打破奥运纪录,迅速引发西方主流媒体的“围攻”、“抹黑”.西方政治价值标准向奥运新闻渗透,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媒体单边行动,企图通过媒体来遮蔽中国的传播盲目主义,等等,一方面西方中心主义在西方媒体汇聚,另一方面负面诋毁中国的舆论在西方媒体扩散,“叶诗文夺金”只不过是中国崛起进程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又一次演练.  相似文献   

3.
报纸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积极探索运用媒介融合策略,报纸媒体独具的报道深度和媒体公信力将在新时期得到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4.
薛可  邓元兵  余明阳 《新闻大学》2013,(1):32-38,15
近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境敏感期”,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报道.针对2012年10月22日爆发的宁波PX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网和英国BBC中文网两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人民网和BBC中文网在宁波PX事件的不同阶段其报道数量、报道议题的设置和消息来源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同时,也结合城市规划学中邻避效应理论,对此次造成宁波PX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孙杨药检风波已成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争议事件。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新华社、《检察日报》、财新网、《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和新浪体育六家媒体的孙杨案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与历时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媒体的报道框架存在明显变化,不同媒介属性催生框架差异并彼此影响;媒体在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念下于事件伊始直接选择"污蔑-回应"框架,可能造成主题遗漏与错位。今后媒体应更注意客观全面,增加主题丰富度,注重分析式报道与专业意见,在同类争议性议题上扬弃历史宣传语境,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的是中国不同类型的媒体对日益兴起的都市集体行动的报道策略.文章对传统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符号争夺战场”论调有所突破,强调了媒体在报道集体行动议题时自身的利益考虑,并提出“媒介框架整合”概念以描述这一符号再加工过程.经由“媒介框架整合”,一方面媒体再现了事件意义;另一方面,也将集体行动纳入“合法争议领域”.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我们总结了媒体在面对不同议题倡导者提出的框架时,所进行的三种媒介框架整合方式:框架延伸、框架对立和框架独白.以此,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经坐标下——特定媒体市场竞争环境、特定媒体的政治环境与特定媒体的媒介角色——媒体会如何采用不同的媒介框架整合策略来建构集体行动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基于媒介责任,在报道该案过程中不断对媒介审判进行自我修正,以达到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研究发现在报道司法案件过程中,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自我修正过程,均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司法审判,该结果对此前大多数研究批评媒体过度进行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传统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反驳。  相似文献   

9.
从"9·11"事件灾难新闻报道看中美媒介生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9·11”事件的灾难新闻报道中 ,比较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媒介在新闻理论、传播观念、文化环境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所构成的“媒介生态”的差异在现实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媒体有关"熊猫烧香"事件报道的考察,透视媒体如何代表主流文化设置这一黑客亚文化事件的报道和阐释的框架,并从中解析主流文化与黑客亚文化的关系状态,揭示媒体构建的黑客亚文化镜像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规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媒体对形成黑客亚文化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或遮蔽,无助于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初,利用5G技术条件的创新性新闻报道被应用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5G的信息通信技术促使主流媒体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与新媒体生产技术结合,催生了一批新型新闻传播模式,最大程度上发挥权威信息提供、舆论引导、服务公众的职责.在这次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中,央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之一,为媒体融合浪潮下深化直播报道、短视频...  相似文献   

12.
李晓彦 《出版广角》2016,(22):83-85
奥运会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综合性运动会,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和休闲,为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特点,并提出“这类报道是时代环境下媒介价值取向和媒介选择的结果”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中国青年报》和《重庆晚报》两份报纸中包含专家意见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分析,考察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呈现专家意见,从而探究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建构专家形象。总体来说,近年来,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都比较重视专家意见,利用专家意见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报道。主流报纸中的专家形象呈现出专业性、权威性、领域广泛和意见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建构的视角反思西方主流媒体对于“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两次社会运动的报道,认为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条件与传播能力,西方主流媒体遵照自身的社会结构属性与媒介报道规则建构了“适宜报道的社会运动”.但是由于现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霸权正在被“另一种现实”所打破.  相似文献   

16.
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报道不当将导致伦理失范,甚至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尤其近几年来,严重的灾难事故频发,备受各界关注。良好的信息沟通,对于消除隔阂、获得进步是有益无害的,本文主要分析灾难事故中媒体对遇难者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并在借鉴国外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为合理报道灾难新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罗坤瑾  丁怡 《新闻界》2012,(5):26-30
贵州屯堡以"历史文化活化石"的身份进入媒介视野,在媒介预设的框架下呈现出姿态各异的镜像。笔者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锁定报纸一种媒体,考察所有关于贵州屯堡的报道(共316篇)。研究发现:党报与都市报、中央级媒体与地方级媒体、本土媒体与外地媒体在对"贵州屯堡"的叙事框架、关注视角、文化态度以及传播流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媒体属性、读者定位以及传播者职业素养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媒介环境下的"洋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国人早已不再陌生的"洋节"正以它们独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成为商家赚得盆满钵溢的良机,另一方面也成为大众传媒争夺的报道资源.本文从媒介环境中的洋节报道入手,从媒体、商家、受众几方面,分析洋节热的原因,并就正确对待洋节热现象,提出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瑀  高怡 《新闻世界》2011,(8):251-253
对待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报道策略,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综合多方资料,以"武汉北京暴雨后城市内涝严重"这一事件为例,探究各类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上的侧重点、频率和相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