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然后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也是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被誉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激进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分析激进建构主义的历史渊源、知识观、教学观等来探讨激进建构主义的优点与弊端,然后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激进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建构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范型,社会建构主义主要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它是在修正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从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关于知识和学习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其认识论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格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其认识论不是预成论而是一种渐成论,是一种既不同于客观主义,也不同于主观主义的第三种认识论。格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影响在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6,(5):5-13
格拉塞斯费尔德的代表作《激进建构主义》阐述了他逐步走向建构主义的人生经历;阐明了激进建构主义思想赖以为基础的基本理念;解释了建构主义思想在探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在他看来,知识根本不反映世界,而更多地包括行动模式、概念和思想。基于知识是人自己建构的经验实在,他进而否定了语言来传递认识的观点。他同时也反对检验知识看其同实在的一致性标准,认为检验知识的质量或价值的标准应当是"生存力"。基于以上认识,他提出了激进的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他对于教育的激进理解很可能影响学校教育,导致对教师传授知识方面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方面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是在近一二十年,其思想渊源自皮亚杰(Jean Piraset)、布鲁纳(Jerom e Bruner)、杜威(JohnD ew ey)等人。目前该理论流派众多,主要有四种基本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温和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这四类建构主义彼此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如个人建构主义往往持激进建构主义的主张,社会建构主义则往往持温和建构主义主张。这些流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共同的观点: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在这种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 ,这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应用建构主义原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应注意防止激进的建构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兴起了一股建构主义思潮,其理论流派众多,影响深远.教育领域中就存在着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社会文化认识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系统论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着丰厚思想渊源的建构主义理论流派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激进的建构主义、认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出发,在对建构主义理论述评的基础上,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主体角色、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我们以有益启示,并分析、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发展尽管充满着争论与冲突,尤其是激进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之间更是如此,但这些争论与冲突可以统一在如下10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解释性模式、辨别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应关注资源和一致性理解之间的平衡、数学思维中确信的检验烙印、两种顺序模式之间的内在互动与平衡、个体的变量资源、选择的依赖因素、学习的递归性因素、基因认识论所谓的客观性、认知中的反思性认知等,并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与共享:抛弃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之间的绝对二分,并要求建构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应认识到理论的认识论核心,也避免了对创造一个过度个体化或自我中心主义的理论所进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激进建构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维度分析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的特征,接着分析了几种主要学习理论的认识论特点,指出从认识论角度看,建构主义是一种既不同于主观主义也不同于客观主义的第三种认识论,是一种介于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间的认识论。最后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1990年开始,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了建构主义理论领域的名学参加,在讨论中主要出现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mdiealeonstruetivism)、社会性建构主义(social eonstruetivism)、社会化认知的观点(soeialeultural cognition)、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相似文献   

12.
文摘荟萃     
激进建构主义与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徐国庆在《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中著文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论、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演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社会效率主义到新职业主义的演变。但是,目前这些范式都遇到了困难,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范式。作者认为,当前在教育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论———激进建构主义,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范式。激进建构主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观为:1.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要把个…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教学理论,为新课程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解构-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教学观,这种新的教学观可以为摆脱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盛行的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影响的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审视德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了当代建构主义的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各自强调某些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某些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主张,但它们的基本观点大体上是一致的。总的来看,当代建构主义大致提出了以下几个富有挑战性和建设性的新观点:建构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盛行的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影响的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审视德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了当代建构主义的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各自强调某些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某些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主张,但它们的基本观点大体上是一致的.总的来看,当代建构主义大致提出了以下几个富有挑战性和建设性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季苏鹤 《考试周刊》2014,(80):91-9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等。建构主义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给我们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建构主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视学生原有经验;注重教学中的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有六种核心范式: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论系统观、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习惯于接受式教学。由教师将知识完整而直接的呈现出来,学生是存储知识的仓库,教与学、学习与实践是分离的。建构主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主动建构者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师、情境创设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4,20(6):25-27
国内外学者在对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思想的探究过程中,对其提出了各种赞赏或批评的意见,其中也存在着某种误解。建构主义对于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观建构性质的突出强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只有既关注个体自我的主观建构又重视社会互动的合作建构,才有可能消解自身的激进性或偏激性,从而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具有“生存力”的认识论或学习论。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正如在“圆的概念”的教学中,一个“圆”字,在学生的大脑中竟有五种不同的观念形态.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应该调动“主体”的思维能动性进行主动建构,并利用认识的运演性从自身执行的运演中抽象出正确的概念.对于建构主义应吸收其合理内核,进行去粗取精的研究,将它与激进建构主义的“不可知论”和“唯我论”划清界限,避免走向唯心主义和否定一切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学中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众  冯瑞琴 《教育科学》2007,23(2):44-48
多媒体教学中的知识建构观,主要采纳了建构主义的主动加工信息理论,而主动加工信息的认知机制则是认知的反思或监控。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的机制涉及五种基本的认知活动,对教材的直观、概括、具体化以及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皮亚杰的建构思想、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布鲁纳的建构观念和激进建构主义等等,都为多媒体教学中知识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