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蜜的梦》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为了培养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梦天使的引领,以学生熟悉的"梦"为题材,讲解关于梦的科学知识,并且让孩子回味各种各样的"梦境",体验"甜蜜"的美好感受,再通过独特的表现技法—刮蜡画来表现,让孩子在新奇中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孩子想像、动手、创造能力,又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任务: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是离不开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两条线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波浪线比直线更具有动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与方法:揣摩词句含义,品味语言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难点:理解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尊敬的思想感情,感受和谐家庭的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语段,感受孔子的语言中"先分述后总述"的论述方式。②知识与技能: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③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孔子论水话语所蕴含的道理。仿写文中重点句子。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2.学生能大胆地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钟美玲 《成才之路》2011,(21):84-85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是找出与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8.
江凤莲 《儿童音乐》2014,(11):75-77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蜜蜂,并通过绘画、歌舞等方式来感受和表现歌曲。2、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教学重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蜜蜂》。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中的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文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会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特点。2.能力目标:从各个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力量,培养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相似文献   

10.
陈丹 《成才之路》2011,(3):76-76
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6课《唱起来跳起来》。教学目标:了解版画知识,体会喷雾画的美感,并感受喷雾画能使画面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美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版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纸版画艺术,掌握撕、剪等方法以及喷壶工具的使用,并利用它们完成设计与创作。教学难点:对歌舞人物动态的表现和画面的构图。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找出文中四幅"荷画"图。2.朗读品味语言,品味荷之韵,感受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3.学习文中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关蓉 《黑河教育》2013,(3):24-2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出示前置性作业,引出课题师:上周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同学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2、结合时代,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感悟词人"愁"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朱丽华 《云南教育》2003,(34):39-39
教材说明:《画大山》一课是“九义”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试用本)第三册中的“乡土教材”。作业要求学生看看家乡的山是什么样的,画一幅有大山的风景画。我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了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动手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美术课中绘画创作的乐趣,亲自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美化环境的意识。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山是什么样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3.…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本节课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创编展开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音乐课的主人。(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情绪,能初步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对羊群、大自然及劳动的热爱之情。表现:培养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剪羊毛”的乐趣,使其自然而然地体会掌握歌中速度标记“慢”与“快”。创编:培养学生在发声练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创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自由表现。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师爱浓浓,增强尊师重教的意识。能力: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认识到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明确应如何热爱尊敬老师。教学重点、难点"热爱尊敬老师"是本目的教学重点。"师爱浓浓"是本目的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听着这首歌,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有关老师的画面?老师像  相似文献   

17.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背诵第2自然段。2.能正确认读、书写"看、开、放、不"四个生字,力求美观。3.能感受菊花的外表美及不怕冷的精神,从而欣赏美、表现美。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19.
紧承新课改精神,笔者对经典课文《济南的冬天》进行了"老课新构,同课异构"的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感知文意,感受文章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2.咬文嚼字,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和情致。3.引文入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民俗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2.难点。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趣味,咀嚼生命的美好。教学方法:自主品读、研讨赏析、质疑探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