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港口群中最重要的两个港口——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应该避免“同质竞争”,走合作竞争之路,共同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深入分析了上海宁波港的各自的优劣势及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以国外若干港口成功整合为借鉴,我们认为上海港和宁波港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的整合优势是可能的,并提出了两港整合的基本思路,并认为整合后的上海港将是一个以集装箱为核心业务,高端港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化大港,而宁波-舟山港则将成为大型中转、集疏枢纽港,它们共同组成未来的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需求、港口间的激烈竞争等因素使港口联盟的形成成为必然。港口联盟的形式有港口与班轮公司的联营、港口与港口的联营,港口与港口联营的方式有局部合作模式和实体型企业运作模式两种。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是长三角港口群的两大寡头,其关系可用价格领导模型来解释,上海港为领导型港口,目前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属于局部合作模式的港口联盟。通过对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合作与否进行无限重复动态博弈得出结果:只要将来的收益不是差异很大,那么双方就会一直合作。  相似文献   

3.
将宁波港市经济的特色归为三大特征,即"由港兴市,以市促港","以工促港,工港联动","以港带路,以路促港"。而保持和凸显宁波港市经济特色之路在于创新。宁波港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包括在宁波-舟山港划出部分区域建设自由港,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合力角逐东北亚枢纽港地位,岸线资源开发要考虑到未来产业升级的新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扇面开辟港口腹地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宁波既有经济优势,又拥有雄厚的文化优势,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文章探讨了结合观的内涵及实行方略,指出既要“以港兴市”,又要“以文兴市”;既要“以市促港”,又要“以文促港”。应留住“昨天”,发挥宁波文化的“存量优势”;丰富“今天”,挖掘宁波文化的“潜在优势”;走向“明天”,寻找宁波文化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浦东、宁波两地五年来经济发展的调查,认为浦东开发开放五年来对宁波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兼有。首先使宁波城市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其次也撼动宁波经济快速发展;第三,推动了港口建设的长足发展。但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表现在宁波招商引资受浦东制约;两港优势互补工作步履艰难等。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材料一为了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和开发海洋自然资源,上海海洋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上海深水港重要组成之一的东海大桥南起浙江崎岖列岛小洋山岛的深水港区,北至上海南汇芦潮港的海港新城,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全长32.5千米,是目前我国最长的海洋大桥,但施工环境非常恶劣。材料二2005年1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前10个月,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3.63亿吨,上海港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港口。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3.79亿吨,仅次于新加坡港,位列世界第二。根据增长速度预测,今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43亿吨,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宁波港周围的上海港、舟山港、大榭岛(港)发展建设和亚太地区海运市场激烈竞争的分析,论述了宁波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出了宁波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宁波港口管理体制的变化是当时中国海洋经济由传统到现代转变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使得宁波港口的管理一分为二,中国政府逐渐丧失对宁波港口的管理权。民国时期,随着宁波港口经济的发展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宁波地方政府在长期交涉后最终收回宁波港的管理权,统筹管理宁波三江口与江北岸港口日常工作与设施规划。宁波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极大便利了港口基础设施与临港工业建设。宁波港口管理变迁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海洋贸易发展,也推动宁波港自身由农副产品转运港向工商业贸易港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10日,洋山开港。一座世界级的枢纽大港横空出世,崛起于全球大港之林。洋山深水港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千米,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千米,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104千米,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你也许会问:上海港已经是中国大陆沿海最大的枢纽港了,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再造一个深水港呢?原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港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水深不够,二是吞吐能力不足。具体地说,上海…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客籍人大量流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上海开埠后浙江宁波人大量涌入,宁波帮逐渐崛起,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对近代上海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上海宁波帮概况 上海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等县的工商业者为主体所结成的团体。它以乡谊为纽带,以经济为后盾,不断发展,颇具凝聚力与影响力。 1797年(嘉庆二年),在沪的“四明同乡之从宦服贾者”捐资置地,以浙东四明山为名,建立起上海四明公所。以此为标志,宁波帮作为客帮始在上海形成。发展至十九世纪初,宁波帮在沪的经营范围已经涉及沙船、钱庄、糖、银杏、绸布、药材、海产及南北货等行业了。由于宁波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03,(12)
宁波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濒临上海、杭州,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发达。与宁波国际软件园毗邻的北仑港,是中国第二大港,仅次于上海,跻身世界港口十强。沪杭甬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高等级公路在区内交汇,萧甬铁路复线经京沪线、京九线并入中国铁路网。正在建设中的宁波-上海跨海大桥建成后,到上海只需一个半小时。目前,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年递增25%左右。宁波已被列为中国首批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宽带驻地网试点城  相似文献   

12.
杨光 《现代教学》2015,(Z1):114-115
上海港码头号子是上海地区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自上海开埠以来,在浦江两岸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劳动号子,并以其独有的魅力呈现在我们面前。上海港码头号子作为上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蕴涵着上海文化的重要元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体现着上海历史文脉和发展轨迹。我认为:通过上海港码头号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们领略和了解上海丰厚的乡土音乐文化,增强对海派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感受沪语民歌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宁波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可以利用地缘人缘优势,搭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从教育理念、组织机构、教育结构、应用研究和合作办学等方面,实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上海港是一个百年老港。现有职工四万六千余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港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也给我们工会宣教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推进上海港从近几年来较为严峻的经济困境中走出来,再创辉煌。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风景名胜资源与创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纵深开发宁波风景名胜资源的三大途径:1、充分发挥港口城市的优势,努力扩大国际客源;2、根据宁波山海资源特点,开发新的风景名胜;3、依托上海,接轨浦东,发挥区域位置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三大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力林区。三大港:天津港、上海港、广州黄浦港。三大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50分) 阅读下面三段(篇)文字,分别回答文后问题 (一) 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 我国大陆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交通和长江航运的(sn ni∽———.山。上海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宽广,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以这里作为出入海洋的门户。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 上海市区跨黄浦江两岸。黄浦江风浪较小,适宜建设港区,所以上海港是以河港形式出现的海港。——沉积长江口的泥沙经常(y刚——塞航道,上海港的发展受到了影响。现在,上海又…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海门镇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沿海贸易重镇。当时的海门镇工商经贸发达、文化繁荣、市面兴盛、街巷繁华,一度成为台州的中心。作为港口重镇,与上海、宁波等地往来频繁,深受新风尚的影响,被誉为“小上海”。  相似文献   

19.
明州吉祥院与日本平泉佛教文化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是中日佛教交流的大舞台。两宋期间宁波佛教极其繁盛,佛教文化对日全面输出。12世纪左右,宁波与平泉地区交往密切,日本出产的黄金通过宁波港运抵中国;中国产的陶瓷、佛经等也通过宁波传到平泉。中尊寺内藏有"明州城下吉祥院"的《宋版一切经》,它见证了宁波与日本佛教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宁波经济与上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口被辟为中国首批对外开埠通商的城市。五口中的宁波和上海,在开埠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者是对外贸易逐渐式微,农、商、工、交等各业发展缓慢。后者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继而又成为全国的贸易、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和轻纺工业基地,远东最负盛名的国际大都会。为什么这两个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又同时期对外开放的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呢?近代宁波经济的发展与上海之间又有何种内在的联系?这便是本文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