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休闲已日益走进现代生活,成为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围绕休闲展开的理论研究,已形成诸多解释性"隐喻"。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研究和美学研究新的转向,无疑应成为观照和阐发休闲的重要理论视界,进而形成休闲研究新的解释性"隐喻"。休闲的审美文化研究应在休闲的审美态、生活态以及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展开,而人的存在无疑是思考的基点,既是逻辑起点也是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流行唱法就像休闲的T恤那样有亲和力的话,那么美声唱法就像庄重典雅的晚礼服,光彩照人,辉煌四射。纵观这门高雅而高深的艺术,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之美,更是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3.
休闲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马克思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存上的自觉,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式的生存。人们的劳动、工作、娱乐,都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活中,由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选择不同,休闲方式和表现形式也截然不同。这种休闲不附着于劳动,它为自由活动开辟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 ,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 ,构建人类栖息的精神家园 ,以多样化的物质传达手段和情感为中介 ,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活动是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的凝结 ,是人类通过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全面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以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准则 ,诸如善与恶、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与道德的联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先秦时…  相似文献   

5.
从T恤衫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功能引出中国民间图案在T恤中应用的思考,通过对于T恤作为传播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最佳服装载体的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民间图案的深厚内涵,以及在T恤图案设计中的各种应用法则和方法,以探求如何打造我国的特色T恤文化并融入世界T恤潮流。  相似文献   

6.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实施必要的审美方法,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启发人们的自觉性,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解决人们审美观的问题,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要求,以此达到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的目的。情感在审美教育中特别重要。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进而在…  相似文献   

7.
运动休闲是社会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也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生活。运动休闲文化与人们自由支配休闲时间的强度和方法密切相关,并反映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方向等诸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逐步成为社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手机传播以新技术作为支撑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呈现出自身特有的性质,而手机在传递信息时形成的手机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所具有的新的特性、手机文化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引起的审美的变化、文学的审美性,并以文学审美性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手机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剪纸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有着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古老的民族记忆。剪纸因其材料简单、老少皆宜、方法灵活,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剪纸作为艺术领域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它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种连接情感的心灵活动,能激发人对世界、对生活、对事物的美好情感,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可引导幼儿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开始重视生活质量,讲究生活享受,品味生活文化。能够拥有充足休闲时间和高质量休闲生活,成为人们真正富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功能也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的,带有积极、自由的主观态度的体育成为一种潮流,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生活不断多元化、异质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消费观念的发展更复杂多元.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文化消费观念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知识学习观、休闲随意观、从众追随观、情感满足观、投资效益观等多种表征形态.多样化的文化消费观念对文化消费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彩绘其上的各种图案,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风貌的真实记录;其线条与设色,反映着当时人的思想情感与审美志趣。认真研究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图案与纹饰,对于深入研究原始社会与其文化生活,探讨人的情感表达与美学机理,都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生命运的表达是小说美学的基础与核心,叔本华、尼采、伯格森、萨特、弗洛伊德以及马克思主义西方学派马尔库塞等哲学巨匠都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人生命运的美学表达问题。然而,人生命运艺术反映的真实性具有文化的规范性。我们吸纳他们哲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合理内涵,使其成为我们人生命运美学表达的借鉴。路遥的《人生》对高加林人生命运的表达就具有很强的美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的文化产业,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体验。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美的理念、美的产品,这对于推动佛山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重视审美体验、增加文化产品美学因素、大力培养新文化媒介人,能进一步激活佛山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提高文化产业核心层比例,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是一种与文人作家之书面文学有区别的“立体性”文学,它是民众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和文化情境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全文以庆元廊桥的民间文学为例,探讨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小说大都描写家乡高邮地区已经逝去的传统日常生活,茶楼、米店、酱园的生活,更夫、地保、瓦匠、挑夫、锡匠、木匠等这些现代几乎不存在的职业,都进入了其审美的视野,这种审美的关照使作者笔下的传统日常生活带有了一抹诗意的光环。这种传统日常生活的诗意守候除了受其所受文化、个性气质影响外,最主要的在于作者的艺术机制,这种艺术机制的核心观念就是对"和谐"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体育美学的有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同时欣赏到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美的表现,调节学习和生活节奏,丰富业余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