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对佛山市传统武术文化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比对其他区域的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佛山市传统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后续产业开发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武术文化产业生态理论研究;(2)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升级;(3)挖掘佛山传统武术文化,布局产业深度发展;(4)加强佛山市传统武术文化产业生态的政策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是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促进和融会的作用。学生通过感受美的知识起步,逐步明确美术的造型艺术的特点,接着投入美感心理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审美的体验、建立审美的知觉、寻找体现美感的规律,进而在掌握美的知识、学习美的技能基础上创造美的形象过程,产生对美的事物评价的愿望。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更深一步理解了美术的价值所在,进而奠定了正确的审美观念。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进步,使学生得到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消费。文化产业具有自身规律:需求拉动产业、“无中生有”、“海量需求”和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单一,产品短缺,营养不良,现状堪忧。因此,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四坚持”:坚持大改革——彻底理顺体制;坚持大创新———切实更新观念;坚持大组合——快速消除壁垒;坚持大生产——放开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4.
陈森茂 《成才之路》2011,(13):28-28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通感会带给欣赏者具体画面、声响之外的意蕴产生的美感,使诗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意味悠长、丰富,形成美的感情、美的心态、美的体验、美的效果。通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加强审美感情与审美理解,有助于文学作品欣赏时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作品审美愉悦的体验,使心理和精神在艺术观照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美的形式和内容,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在体验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能力、情趣和表现能力得到可能的提升。美不仅是呈现出的表象,更包括在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美的产生过程就是在审美中体验、在创造中体验的过程。一句话,美始终在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6.
王玲 《天津教育》2021,(9):139-140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丰富的音乐活动,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感知美的旋律、理解美的风格、体验美的情感、领会美的内涵,从而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以歌感知、以器演奏、以演表达等角度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审美路径。  相似文献   

7.
谢艳莉 《学周刊C版》2019,(23):157-157
小学美术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点,注重创意美术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唤醒审美个性,释放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发展。文章立足教学实践,从创造美的环境、选择美的素材、构建美的形式、塑造美的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崇尚美是人的天性。学生同样也希望在课堂上享受美的琼浆的滋润。他们希望感受美的形象,享受美的环境、美的语言。据此,小学德育课程应当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审美场中实施,师生在一起有声有色地进行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共鸣,有滋有味地体验和分享教与学的快乐和幸福,这无疑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并支配着人创造美、欣赏美的活动的思想、观念、意识。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美的反射和能动反映,是人们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广义的审美意识指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认知、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观点、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狭义的审美意识即指美感。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梁平民间蓝印花布,曾是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机印花布逐渐取代了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梁平蓝印花布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梁平蓝印花布的表现形式、造型原则、审美意蕴对于弘扬重庆本土文化,探究文化观念、美学观念及民俗观念都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天的设计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广博的新世界。因此,对其工艺的恢复、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多地对《韶乐》进行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寻根”与“复魅”的文化景观。《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呈逐渐式微之势,“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当代《韶乐》的开发与传播呈现出地理位置以历史传播为依据、创作素材以历史典籍为参考、生产传播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三大特点,其文化传播涵盖了文化融合、美学传承和政治隐喻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从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到创意产业。我国台湾地区文化产业已进入创意产业阶段,但也面临岛内市场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方面的困境,需要向外转移。福建文化产业更多的是处在传统文化产业阶段,也需要借鉴台湾的技术和经验。政府在闽台文化产业园形成发展中的责任,主要体现为文化资源保护、园区规划、环境建设、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生文化是"十二五"的一项突出任务。小康的本质是文化小康;小康文化也是全民享受文化资源的文化。所以加强小康文化和民生文化建设,也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核心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小康文化扎实推进民生文化建设,要以系统思维来发展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发展的文化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学成形之作的汉代京都大赋,审美内涵存在明显的文化缺失。作家将城市之美物体化,普遍显示出重物轻人的审美取向,堪称城市灵魂的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多被忽略。同时,作家外在于对象、物我分离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导致这种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化精神的影响,汉代作家普遍缺少自觉的城市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文化产业的创意化、数字化趋势必将导致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走向发生革命性变化,也必然使当代文化品牌建设打上数字文化、文化创意的深刻烙印。齐鲁蓝色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品牌打造要积极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结合自己的文化优势、产业格局、生活习惯,发挥后发优势,自觉培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数字化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8.
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重点在于培养大型国有企业作为骨干文化企业,之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文化国企的税收优惠措施。该政策能在短期内提高我国文化产业之国际竞争力,却不利文化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之构建:国企与民企相比本身就具有竞争优势,不公平的税收优惠措施只会更增加国企优势,不利于民企生存。为此,我国可借鉴澳大利亚"税收中立机制",构架文化市场之公平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9.
数字游戏的发展是当代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与表征.数字游戏生活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数字游戏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备文化、商业和意识形态三重性质,是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数字游戏拓展社会文化创造和艺术鉴赏活动,促进文化繁荣和艺术普及.数字游戏丰富视觉文化形态,形成游戏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双向互动的文化空间.数字游戏既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又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审美人类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尝试对以往在美学研究中被忽略的边缘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美等进行实证研究。刺绣是侗族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是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桂北侗族刺绣进行审美人类学的考察,能更清楚地感受到侗族人民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