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这类城市占绝大多数且其创新能力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以我国各省市为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物质资本集聚、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等变量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物质资本集聚带来的资本深化并未转化为技术深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足迹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双重效应,当期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正在凸显,超过了环境成本负效应。其中,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当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忘记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影响,文中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以组织内学习和组织间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组织内学习、组织间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忘记对组织内学习和组织间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内学习和组织间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忘记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组织内学习在组织忘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组织间学习在组织忘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特点及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样本,围绕国防科研院所"一分为二"的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提出了从共性能力与核心能力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的思路;以"抓住核心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宗旨,提出了"两个体系、三个阶段"的评估办法,为国防科研院所部署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大直辖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四大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直辖市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四市的城市创新能力现状并引入Theil系数模型对四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天津和重庆;四直辖市的城市初始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大致呈现Z字型曲线,而城市最终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呈现三个波动阶段;城市经济规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城市创新投入对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四市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详细研究了区域特质与创新模式的动态关系,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的路径.首先分析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三要素即核心因素、紧密因素和相关因素以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接着详述了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认为区域特质决定区域创新模式,并总结了我国区域创新的四种模式;最后提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接着选择9套有影响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了每一套方案的特点和方法论内涵;最后从国家创新能力测度与创新型国家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支撑、测度结果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基于熵变计算的建设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特征为分类,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建立熵变模型计算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创新资源布局问题,并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探讨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知识距离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且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供应商的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地理距离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距离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过低和过高的知识距离都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并且知识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较大的知识距离抑制了企业对供应商知识的吸收和整合。  相似文献   

10.
对服务型政府而言,公务员的培训要以提高公务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以提升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服务素质、责任素质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创新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要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训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本科生阶梯型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的选拔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人才和制度保证,同时还提出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竞争平台;在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中证明,该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制度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应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选取市场化指数和传统主义文化作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要素,探索制度组态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单一制度要素无法构成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组态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传统主义文化可以弥补正式制度要素不足,两者构成组态也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高与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并不对称。研究揭示了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有助于全面认识制度组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要素和传统主义文化间的耦合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评价结果,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中心的创新集聚区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上升。同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依然面临挑战: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科教资源不平衡,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文章提出未来依靠优化战略布局,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朱海就 《科研管理》2004,25(3):30-35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网络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创新能力 ,但网络的创新能力最终又是作用于企业的 ,创新环境是支撑条件。本文指出了构造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突出了非R&D指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旨在解决长株潭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在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权重、测度方法和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存在"重创新能力,轻协同能力;重精细量化,轻宏观粗判;重正面测度,轻负面考量;重理论价值,轻实用价值"的偏差,并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准确地比较万亿GDP城市的创新能力,确定城市创新能力比较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基础和核心。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及创新成果产出的特征,选取比较指标。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利用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万亿GDP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创新效率、创新实现、创新提升3个因子;万亿GDP城市整体创新能力一般,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有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于中西部地区。最后,结合重要影响因素,对如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优评析方法——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针对大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依据鼓励创新、开放提升、积极扩展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大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竞优评析方法;在对大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状况进行实际评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完善大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和实践表明,本方法可以在充分肯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业绩的同时,发现及揭示其不足或缺陷;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数学模型提供的信息,制定对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的结构和特征,构建最优平台开放度选择博弈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主导企业创新能力及网络控制能力、网络效应、互补企业创新能力、平台差异性、竞争性平台主导企业创新能力及其平台开放度等因素对主导企业最优开放度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主导企业创新能力与最优平台开放度呈U形关系;网络控制能力和直接网络效应对最优平台开放度有正向影响;间接网络效应和互补企业创新能力对最优平台开放度的影响取决于主导企业创新能力;平台差异性负向影响最优平台开放度;竞争性平台主导企业创新能力及其平台开放度正向影响最优平台开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56家农业上市企业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因子分析方法对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打分和排序,并通过聚类分析比较各区域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影响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企业规模与财务、研发产出、区域创新力、研发投入、人员素质、企业成长6个因子;农业上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省份的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省份的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对如何增强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的空间均衡是考察区域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以上海为例,探究超大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均衡的影响因素。基于《上海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通过熵值法、一般计量经济学模型(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系统分析上海创新能力空间均衡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研究发现,上海市创新能力在空间布局上并不均衡;创新能力自城市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逐次降低的特点,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高集聚、南部地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上海市各区创新能力存在空间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均表明创新能力具有空间相关性,人口密度、高兴企业数量、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上海市创新能力空间均衡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人口密度与创新能力存在倒“U”型关系,在空间上呈同心圆状分布;高新企业数量、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对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分别呈条带状分布、团状分布和“十”字型分布。研究结果有助于客观揭示超大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均衡的影响因素,为推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