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理应为人类的精神生存立基,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还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生活在精神追求中。人作为一种精神生存,对精神的追求是人生于世的永恒命题。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一种表征,它以一种超越现实制约、突破世俗归置的精神品性,体现一种审美的精神情怀,特别是在人类遭遇精神危机的当下,彰显文学教育的精神立场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 ,我们可以发现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无不都是由科学的发现、发展而引起的。在已经过去的 2 0世纪中 ,科学发现又一次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中许多原来未知事实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与重要 ,它严重影响与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推测人类未来十大环境问题 ,有利于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足够关注和重视 ,作为生物学教育工作者 ,更觉得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1 森林面积税减自 1950年以来 ,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 15%。至19 85年 ,全…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的教育事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此,必须重视污染世界生态、威胁人类未来、破坏现代化事业的环境危机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自然观,教育全体人民,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向着良化的方向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地球——人类的母亲,是她孕育了人类,哺育着人类,并把生存的财富无私地奉献给人类。作为“自然界最美的花朵”,我们坦然地领受了这种惠顾,从地球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起来。可是当人类长  相似文献   

4.
和合学是什么? 网友:请问什么是和合学? 张立文:“和合学”建构了天、地、人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地”的世界。“地”的世界就是和合生存世界。我们现代人遇到了生态危机,由于人对自然的无限度的野蛮开发,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条件下,每个人都受生态危机的危害,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不可能逃脱自然生态破坏以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建构一个和合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心灵的生态,也就是说,我们要克服自然的病态、社会的病态、环境的病态,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世界,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离开信息数据,人类生存将举步维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全球气温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指出,由于全球气温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增加了,而全球气温变暖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相关联的,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类为了生存而发展科技,而现在的情况是科技发展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却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表面上似乎改善了),面临着生存危机:自然生存的困惑,自由生存的困惑和道德生存的困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带根本性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具体科学上,也要从哲学高度来思考。哲学具有时代性,从根本上讲是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使之成为思考的核心,这对我们澄清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波 《丽水学院学报》2000,22(4):31-35,48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空飞猛进,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致和使现代人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危机。在人类生活中,那种前半生学习,后半生工作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应付种种挑战,中外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人类教育终生化问题,而首先向世人提出“终生教育”概念的是我国的教育大师-陶行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世界的深度科学化、技术化,人类发现自身也正面临着大量危机.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和人类危机的关系的普遍关注.因此,就科学技术与人类危机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考察、确立解救危机之道的基本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历来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的处女作《蝇王》更是倍受青睐。作者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在《蝇王》中表达了其人类生存的思想,他不仅仅关注人性的善恶,而且更重视人类生存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时期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危机是冯内古特作品中格外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当前人类文化危机的四种表现:人类中心主义、信仰危机、过度依赖科技和道德良心没落,冯内古特提出人类应重建自由意志,回归善良与尊严,以及积极接受和适应世界的变化,来面对后现代时期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人类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教育被寄希望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环境教育理念和实践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共同世界研究共同体所作的《学会与世界共同生成: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反思了当下由西方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所塑造的现代环境教育中人与万物的分离,倡导人们以一种生态系统之组成部分的姿态,去感受和理解与万物共同生成的过程,通过具有生态意识的未来教育实现生态正义。报告是共同体成员在汲取后人文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原住民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同世界教育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万物相联”与“和谐共生”的强调不谋而合。同时,中国哲学传统能够在审美的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其对人与生态命题及其教育意义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图景中的公民教育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三组二律背反,即国家与公民的不和、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和、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不和。现代公民教育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取决于它有没有超越二律背反的视野与能力。超越二律背反的关键在于现代性中人类存在意义的重塑,即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并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塑造公民美德。公民教育理念并非是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产生人类可能性的一种努力,是教育的必有之义。为此,公民教育必须是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困扰人类的水资源危机曲国斌没有水,人类的生存不可想像。今天,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水资源正日益减少,专家们认为,水资源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70%的面积由水覆盖,但其中95.6%为苦涩的海水,淡水只占2....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沧桑巨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人类也面临着越来越深重的生存危机:温室气体的超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加速。加上恐怖主义威胁,地区战争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更加重了这一危机。要化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需要形成共识,改变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空气、水、土壤 和生物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 的环境遭到了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 三大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危机,如何解决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 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环境 问题、关心身边的环境,做到人人都有环保的意识,是我们教师 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地球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实验中的尾气 处理、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教育教学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养 成环保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普遍致力于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教育思想广为传播。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既是对古典终身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有着全新的、丰富的内涵,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越来越重要。终身教育对现代人类生存技能、生存权力、生存质量、生存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与已经存在之物并不相同的创造之物成为一种突出的教育景观和社会事实。创造发生关系性共在与意识性交互的人机创造主体、具身文明削减与数字文明增加的创造内容、机器将人作为辅助工具与助手的创造模式的系统性革新,我们正在从人类创造时代迈向机器创造时代。机器创造可能引发机器外脑挤压人类内脑的创造之生物学基础危机、机器主体挑战人类主体的创造之人的主体性危机与机器文明冲击人类文明的创造之文化与文明危机。从机器创造反思人类创造,人类创造应实现人类双驱动创造对机器单驱动创造的超越、人类意识流创造对机器数据流创造的超越、人类颠覆式创造对机器模仿式创造的超越。以创造力培养为指向的创造力教育为人类创造危机纾解提供了现实可能,创造力教育基于人类关怀与自我超越、机器他性与人机共生、生命特质与个性发展培养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全球疫情蔓延下的教育生态危机、布局结构失衡下的发展空间危机、学科体系建设下的人才供给危机、教材同质化下的课程资源危机。在国际社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发挥好语言文化在促进“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响应”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主动跟进”回应本、硕、博学科体系建设,以“合作发展”搭建世界文明交流平台,以“融通中外”构建国际中文话语体系。国际中文教育要在变局中开新局,需将自身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互联互通、合作交流、共建共享为根基,打造与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