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3):54-59
十六国五凉时期虽然战事连绵,然垂悬一隅的河西地区相对北方黄河流域仍是较为安定区域,其域内传统农牧经济在经历了较为平稳的过渡之后仍获得了缓慢发展,而手工业作为当地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承接以往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盐、冶铁、纺织、木器、皮革、陶器、酿造、建筑等手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2.
西夏手工业已同农业分离,从《天盛律令》可以看出,西夏手工业在冶矿、金银加工制造、铁器制造、铸铁、采盐、酿酒、纺织、陶瓷、印刷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主要包括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等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一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二要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加深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三要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以及发展变化。四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知识结构】手工业{夏商周: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春秋战国:冶铁炼铜;漆器制造;纺织业;煮盐业;酿…  相似文献   

4.
关于明代民营冶铁业(包括采矿业和冶铸业)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虽然还没有人作过专题研究。但是,许多综合研究明代手工业的专家、学者,在接触到这个问题时,都笼统地认为明代民营冶铁业的资本主义萌芽程度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了①。这种过分夸大明代民营冶铁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西夏手工业成就及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西夏在冶铁、采盐、纺织、印刷、造纸、建筑、金属器及竹木器的加工等手工业技术方面的成就,认为其在当时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并在中国科技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西北吐蕃部落以当地农、牧业产品及丰富矿藏为原料,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民族传统手工业,如采矿、金属加工制造、皮毛加工、酿酒、建筑、制陶等,门类众多,水平不一,但均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吐蕃手工业生产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民间性的特点,同时也受到周边汉族等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匈奴民族名,也称“胡”,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兴起于漠南黄河河套及阴山(今内蒙古西起狼山、中经大青山、东至大马群山)一带。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狩猎业和农业仅居次要地位。手工业有冶铁、铸铜和陶器制造等。食畜肉,饮(?)酪(牲畜乳制的乳浆),衣皮革,被毡裘,住穹庐(毡制帐幕),无文字。  相似文献   

8.
答: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对波斯战争的胜利促进了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当时,希腊许多生产部门普遍使用奴隶劳动.农业中使用奴隶较早,如在斯巴达.其他城邦在农业中使用的奴隶以贵族大地产中较多;在雅典等小农经济比较巩固的城邦,一般小农皆为自耕农,有的使用一两个奴隶.使用奴隶劳动最为普遍的还是手工业.在工商业发达的城邦里,手工业生产的许多部门,如金属冶炼、武器制造、皮革生产、陶器生产、乐器制造、药品制造等等,都有使用奴隶劳动的手工业作坊;小型的一般有奴隶五、六人至十人,大型的在二、  相似文献   

9.
人民版教科书必修第二册在论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等表述介绍古代中国冶铁技术中燃料使用问题,并以北宋苏轼《石炭并引》为例说明宋代冶铁用煤的情况,但对汉代冶铁用煤的情况却未作任何说明。许多教师教学这一内容时存在困惑,不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也不知如何回答学生疑问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隋唐酱醋加工业的普及、食糖种类的增加、酿酒技术的提高与饮酒之风的盛行、制茶业的崛起、食品和乳制品加工的发展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或丰富了当时居民的饮食内容,或改善了其食物结构.饮食业的进步与手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逐步兴起的中国工商业,经明初作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后,在明中叶开始繁荣起来,它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市民商业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对当时各种手工行业如酿酒、绘画褙裱、园艺、织造、首饰制作等情况的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时我国早期工商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大量的客家人从闽西、粤东北、赣南等地移民广西各地,广西成为中国内地接纳闽粤赣客家移民最多的省份。在清代以来的广西经济开发中,他们与广西各族人民一起,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而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书中留下了许多记载。农业方面,他们垦荒辟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方面,他们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在造纸业、制糖业和制靛业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商业方面,在"无东不成市"的商业格局和"西米东输"的贸易上,他们用其辛勤的汗水占有一席之地;矿业方面,客家人更是独领风骚,在广西矿业的投资者和矿工主要以客家人为主,他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广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与酒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王朝中央在戎州实行的是榷曲和万户酒制度,戎州酿酒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戎州民族贸易市场的开设和军事地位的重要.使戎州外来人口激增,酒的消费量增大,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为酒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庭坚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使他成为发展戎州酒化最重要的化名人,对戎州酒化的影响,迁延至今。  相似文献   

14.
金初很多宋人的典籍中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五位“太子”,他们分别指阿骨打健在的五子:宗幹(斡本)、宗望(斡里不)、宗尧(宗辅、讹里朵)、宗弼(兀术)和宗隽(讹鲁观).但金朝在熙宗以前谙班勃极烈为储君,故这五位“太子”并非中原王朝的储君皇太子.金初这些太子的称谓一般是和郎君连称,这是女真人沿袭辽朝的贵族称谓,且又凸显太祖诸子与一般贵族的不同所致,反映了金朝初年女真人对于中原制度的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5.
江南地区是元代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在结构体系上,官营手工业机构规模超前又具地方特色;民营手工业结构稳定且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并出现新的形式。经营方式上,官营手工业生产扩大且分工更加细化;民营手工业从兼业向专业发展,雇佣劳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宜宾酿酒业在前代的基础上曲折前进,延续前代用丘陵地带盛产的高粱、包谷、荞麦等杂粮为主酿制蒸馏白酒的传统,糟房酿酒盛极一时,酿酒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出产的杂粮大曲酒名闻遐迩。但随着战乱频仍、物价飞涨,以及酒税的节节攀升,酿酒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宜宾酿酒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宜宾酿酒业在酿造优质大曲酒上寻找出路,以期获得较好的市场价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名酒五粮液由此诞生,它命名于1928~1929年间。在这一时期宜宾酿酒业朝着创造优质品牌酒的方向,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生产,提供给大众消费的商品。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西部模式”,以民族资源为依托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业态来看,云南省民族文化业态有民族旅游业、民族工艺品业、民族歌舞业、民族出版业及民族影视业等,云南民族产业发展模式为西部其他省份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行会向同业公会过渡是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演变趋势。20世纪初以来随着济南手工业的变迁,济南手工业的行业组织由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逐渐向近代的同业公会组织演变,但其行业管理的职能并未确立起来。济南手工业行业组织的变迁表明行业组织的近代演变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我国酿酒业有了新的发展。南方盛行黄酒,北方盛行烧酒。西方葡萄酒和啤酒的生产技术传入东部地区。各地名酒在展览会中脱颖而出,大量名酒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绍兴、汾阳、凤翔、洋河、茅台等特色酒业产区形成,为我国酒业带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农村中存在着三种形态的手工业,即农民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匠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场手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匠手工业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三种形态互为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