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l发现,由于长期受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作业还未完全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①作业布置随意,缺乏指导性,教师随意翻开书本或练习册布置几道题,无思考价值的练习,学生只是应付式完成,有的不求甚解;②作业形式单调,学生作业以做、抄、写、背为主,机械重复课本上的习题,作业内容乏味重复,致使学生态度消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不少教师经常把选择题当成作业来布置.翻开学生的作业,有的抄了厚厚一本子,有的只写几个A、B、C做答案,教师的批改到也省事,都是大大的对号.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教师也很负责,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问题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3.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作业不按时交,有的偷工减料,有的敷衍应付等,而教师不布置作业往往会给社会、家长带来恐慌。  相似文献   

4.
李华 《中学文科》2007,(10):78-78
作为教师,布置作业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教师就是在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中忙忙碌碌度过每一天的。有的教师戏称跟学生要作业就像要账似的,因为每位教师都知道作业的用途: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理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而必须完成的项目。在某种程度来说,完成作业的过程是鉴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有效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情感发展和学习能力增长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郑缨 《湖南教育》2003,(18):33-33
当你看到这些妙趣横生的QQ表情语,一定会喜欢吧?我就是这样爱上QQ聊天的。有一天,我突然感悟:如果我们当老师的给学生的作业评价也这么生动有趣,富有表情,学生会不会为此也喜欢上作业呢? 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讲究艺术性,做到人性化、个性化地布置作业。平时,我们有的老师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总是写五  相似文献   

6.
高侠 《宁夏教育》2004,(7):18-19
从上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开始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写作业、交作业,教师批作业、发作业,然后再布置、再交、再批、再发……通过这种传递,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教师批的作业本上只有简单的“钩叉”,学生拿到本子后只看一眼结果就塞进抽屉。其实,作业本  相似文献   

7.
在乡下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大多把课堂作业放在课外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完成作业弊端不少,一是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二是造成学生拖拉作风,不利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三是会造成有的学生抄袭作业,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思考之一:语文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语文作业是基本工作之一。但在一般教师的眼中,布置作业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让学生抄抄生字、背背课文;找一本练习册,让学生从某页做到某页;再或者,让学生自己回家预习课文;今天心情不好,多布置两页;明天没时间,让课代表代劳;后天感到没什么可布置的,干脆没有……但当我们追问“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布置这个作业目的是什么”时,有的老师却往往茫然。如此布置作业,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任何事情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王秀苹 《成才之路》2009,(29):51-51
作业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新课程下政治作业的设计却面对着这样的困惑:有的政治教师认为,现在实行素质教育。政治又是小学科,根本不用布置作业;有的政治教师则照老规矩,给学生布置大量选择题、简答题之类的作业。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毋庸置疑,政治课仍然要布置作业。我认为政治课作业的布置,关键是教师要勇于创新,精心设计,让政治课作业“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作业设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密切联系着学生的成长。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的作业,一向都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布置的形式多有模式化和随意性的特点,例如课前的作业布置多是让学生读读词语查查字典,  相似文献   

11.
孙海 《天津教育》2014,(11):53-53
减负不等于不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布置的作业内容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强,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思维潜能充分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从现实状况看,这一环节的许多现象令人担忧。在作业来源上,家庭作业搬用现成内容多,教师亲自设计少;在作业形式上,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实践活动少;在训练要求上,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上述因素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的心理,他们把家庭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以至使他们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富有个性且适合学生发展的家庭作业。在这些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1.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布置要注意容量,不求多,但求精,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差异。如成语的积累有的学生需要写几遍才能记住,有的则背几遍就会了,还有的看一遍就差不多了,只是个别字怎能样写需要特别记忆,对于这样的作业布置只需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记住成语就可以,至于写与不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学生不再觉得枯燥,相反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作业“做什么”、“怎么做”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的义务,没有自主和选择的权利。教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强令学生在“题海”中挣扎,忽视学生的兴趣;教师以“齐步走”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完成同样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差异。因而,学生原本浓厚的作业兴趣被打消得无影无踪,作业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金琪 《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20-221
经历了多年来课改的沐浴和洗礼,吸纳了许多新理论,可是目前我们学生的美术作业内容有的还是封闭僵化的,作业的形式单一,统一要求的多,个性要求的少,而且常常是教师布置,学生被动接受;此外,作业评价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有的甚至淡化或忽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巩固或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常用的手段之一。如何对待作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给学生的作业打分或划分等级。实践证明,对于某些学生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鼓励和鞭策作用,相反还会抑制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抢占时间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没有时间批阅,仅仅在作业上打一个阅字了结。这样的结果最终是浪费了学生的有效时间,久而久之学生的作业质量就会大  相似文献   

17.
胡蝶飞 《中学理科》2007,(2):14-14,44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教师及时掌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做错的根源;通过对学生的出声思维诊断,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程度及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给您的学生布置作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于信息技术这类操作性与依赖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也像其他科目一样布置书面作业确实是个难题;但如果不布置作业,学生上电脑课又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还是各干各的,或上网,或QQ,或玩游戏……因此,电脑教师应布置课堂“电子作业”来约束学生。  相似文献   

19.
项莉敏 《教书育人》2001,(21):40-4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攻固复习。布置作业是每一作节数学课必不可省的环节,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层次的作业。倘若教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都精心挑选,备课的时间会相对减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业的精批细改也要花去教师大量的时间,限于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只是根据解题结果打“×’或“√”。而学生对作业的错误原因也不去研究,有的学生只是随便抄一正确答案,从而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教师若对学生的作业过多的指点和纠错,将会培养学生的依附和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自觉…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学生怕写作业,特别是英语作业,而教师也怕改作业的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英语作业会成为学生心中的“眼中钉”呢?可能是大部分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规定得太死,学生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再加上教师批改的方法太简单、草率,评价过程重结果,造成当前学生厌倦作业,甚至逃避作业的现象。作业的改革,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不同层次的作业,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突出学生个体,尊重个体的差异,从而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评价上有一定的主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