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当今跳高训练发展趋势、国外训练体系和国内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实践的分析,旨在说明要改变我国女子跳高成绩滑坡的现状,必须重视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早期全能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测量法、格拉布斯法以及因子分析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体系;2)揭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3)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女子背越式跳高人体腾空阶段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八运会女子跳高预选赛(成都站)中健将级以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 运动员在起跳、腾空阶段的人体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解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 阶段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曾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及跳过1.82m以上的女子跳高选手38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比较发现: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在训练年限、达到自己最高水平的年限及保持成绩等方面都明显短于世界优秀跳高选手(P<0.05),这就造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短,从而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水平在近几年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跳高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体能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发展水平。文章对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下肢比例均值低于标准,但无显著差异;男子的身高、克托莱指数、下肢比例、踝围比跟腱和大小腿比例和女子其余四项均值都达到了选材的标准;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心功指数较差;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为全面,但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相对较差。如何把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科学的结合起来成为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提高专项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切入点,探究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特征,总结其赛前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整理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跳高赛前训练理论。通过实地调查胡麟鹏、陆佳雯、刘肼毅、邵雨琪四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情况,深入访谈跳高训练方面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大强度技术训练为主,第三个阶段以中等强度的速度节奏跑以及技术模仿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对全运会跳高成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运用邓氏灰色预测模型对第15届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第一名成绩进行预测,对全运会跳高项目备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运会男女跳高成绩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第1-5届呈上升趋势,第5届后略有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稳。(2)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波动明显,比赛竞争激烈;而女子与之相反。(3)另外,男子跳高成绩发展态势优于女子;第15届全运会跳高成绩第一名的预测值男子为2.24 m,女子为1.90m。建议:重视科技备战;健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探索青少年选材方式方法;注重男子跳高运动员心理建设和技战术运用;制定和实施女子跳高运动员“请进来、走出去”的竞技备战策略。  相似文献   

8.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女子跳高成绩一直未有突破性的提高,其中运动损伤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竞技体制的改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越来越多,认清运动损伤的危害,在训练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对运动员的训练至关重要。本文拟探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致伤原因,为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跳高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建国以来我国曾涌现出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男女优秀跳高运动员,三人五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我国的男子跳高水平有所下降,女子水平进展缓慢。为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再次形成我国跳高的优势,田径管理中心领导在2004年6月8~29日组织全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集训,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聚集于北京体育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中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三维摄像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比赛、成绩在1.80米以上的10名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起跳时间短,水平速度损耗较大,速度转换率偏低。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三个分高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2优于世界优秀选手,但H1和H3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成绩的主要技术因素,分析认为,缩小这一差距的办法是加大腿臂的摆动幅度和起跳腿的蹬直程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进行完整的技术分析,并把她的18项运动学参数同现在排名世界第1的克罗地亚女子跳高运动员布兰卡.弗拉西奇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找出运动员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技术诊断,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国跳高运动的训练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结论表明:郑幸娟的过杆技术及助跑节奏存在不足,个人能力需要加强,尤其是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5.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楠  王传军  郭慧 《体育科研》2007,28(6):61-63
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建构了当代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各个决定因素作用大小,揭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特征,并论述了竞技能力模型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沈勤莉、郑幸娟跳高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台摄像机拍摄、德国产SIMI MOTION软件解析2006年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倒两步助跑及起跳过程,对其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今后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摆动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参数为依据,探讨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性,合理的摆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Hl和H2的值,而且为选择最适宜的H3值创造了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跳高成绩的制因。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跳高生物力学文章里,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较多,本文从三个等级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着地、起跳、腾空时摆动腿和摆动手臂的角度和角速度及其变化来分析她们之间的技术差别,为女子跳高技术训练和教学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方法1.1研究对象2001年九运会预选赛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