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普玲 《兰台世界》2007,(7X):67-68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自然主义是《道德经》的基本思想,老子根据对人、社会、宇宙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提出管理者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本质。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自问世以来,很多思想家对其有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道德经》中也有其不变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精髓构成老子"道"之永恒理念并值得当代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挖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及其思想的分析,诠释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其内涵,并探寻了它对整个法律意识、公民道德建设、人才培养等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智亮 《兰台世界》2012,(25):86-87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一、老子的养生观渊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个人实践生活的感悟体验。老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奴隶主家庭,李门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遭到迫害株连,家道中落而  相似文献   

8.
老子与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一篇五千字的《道德经》,代表着一种自然、达观的人生观、世界观流传千古,对华夏文明的影响至深至广。千百年来,作为图书馆界前辈的老子的言论对图书馆的发展态势和存在方式也产生着至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熊良山,如果不是传媒大加报道,我还真不知道他是谁。1996年以来,这位机械专业出身、对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工科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老子《道德经》的选修课。8年来,他的课程和教科书《道德经浅释》连续获得各种荣誉: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熊本人荣任学校“道德经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0.
韩非说老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6篇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23例,体现了儒家“有为而治”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差异和融合.综观曾子对《五经》和《道德经》的读以致用,可以断言,是“六经博士”支撑了曾子文章.  相似文献   

12.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法国     
夜深人静,巴黎已入眠。翻开《道德经》,静静释读、把味,感受颇为新奇。读书似乎也讲究一个地气。在异国读老子,浸润的是泾渭分明、五彩缤纷的景物和文化气韵,“惚兮恍兮”、“天地玄黄”的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雄浑厚道。然而,在这陌生的气韵中,往往更能撞见身系庐山难以目睹的博大精深、丰姿丰彩。念及此,再进一步,法国人对老子的关注,他们从《道德经》里摘取的南橘北枳就更引人注目了。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抨击以往的欧洲哲学,将老子哲学思想视为源头活水;美国学者预言,老子的《道德经》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仍具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并加以继承。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可确证于史料的图籍管理者——所谓“守藏室之吏”——老子,  相似文献   

16.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斯句之妙,在于能概括胜迹在登临者心中所留下的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座落在陕西省周至县,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楼观,就是这样一处发人遐想幽思的胜迹。 楼观位于周至县城东南约二十公里的秦岭山麓,距古城西安七十公里。相传周康王时的关令尹喜为观星望气,曾在此结草为楼,故名楼观。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楼观虽  相似文献   

17.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企鹅USA出版社出版的老子《道德经》一书在今年9月10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第11位。这在美国出版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该社推广部主任说:“我深知这是一部名著,不过取得如此佳绩我还是有点惊讶。这将预示着一个新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一向讲究吃,吃在才子才女文人士大夫眼里不叫吃,叫做饮食文化,是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的拔高与升华——先圣老子就在《道德经》中说:治大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于先生和邹先生结缘,编辑出版了邹先生所著的《听老子讲道》、《伴孔子周游》、《<道德经>旁说》等文化系列,这个系列的选题是基于什么而策划的呢? 于志斌:来海天出版社之前,我在黄山书社做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