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一剪寒梅悬崖百丈冰中俏,没有千树万树梨花在胡天八月绽放,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南国的冬天,只有千城树,万村花,一天笑。早晨,遍野花草上的露珠一闪一闪--南国冬天的项链也别致。  相似文献   

2.
守望新年     
李蔚兰 《成才之路》2010,(2):M0003-M0003
“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现在正是离春天只有咫尺的寒冷冬季,没有春天“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温柔娇嫩,没有夏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的诗情画意,没有秋季“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的疏朗月明,只有严冬“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的肃杀与凛冽。虽然眼前只是萧瑟、缺乏生机的严冬,可是“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相似文献   

3.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于“秋”前,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但在古文人眼里,“秋”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技法阐释】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呈现肃杀的清秋”,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文艺用形象反映生活,而形象总是非常具体的。因此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北方的冬天     
进入冬天.雪就成了北方唯一的风景。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尤其是在林区.倘若大雪遮天蔽日地下上几天几夜.清早忽然起来.顺着窗户霜花的缝隙.猛地发现雪停了,世间万般寂静,无声无息,连鸟的叫声都没有——这么冷的天.鸟如何抵挡得了!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那在我们写作中。什么是折射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什么是能呈现肃杀清秋的一片枯叶呢?这就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就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写作时不可忽视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在我们的写作中,什么是呈现出太阳的那一滴水,什么是呈现出肃杀清秋的一片枯叶呢?这就是细节。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那在写作中,什么是能反映出太阳光辉的那一滴水?什么是能呈现肃杀清秋的一片枯叶呢?  相似文献   

9.
秋林晚步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迥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百物方萧瑟,坐叹从此生!”中国文人以“秋”为肃杀凄凉的节季,所以“天高日回,烟霏云敛”的话,常常在诗文中可以读到。实在由一个丰缛的盛夏,转一到深秋,便易觉到萧凄之感。登山临水,偶然看见清脱的峰峦,澄明的潭水,或者一只远飞的孤雁,一片堕地的红叶……这须臾中的间隔,便有“物谢岁微”,抚赏怨情的滋味,充满心头!因为那凋零的,扫落的,肃杀的,冷静的景物,自然的摇落,是凄零的声,灰淡淡的色,能够使你弹琴没有谐调,饮酒失却欢情。“春”以花艳,“夏”以叶鲜,说到…  相似文献   

10.
    
正芬芳词语寒冬深冬初冬冬夜冬令冬衣冬装寒流凛冽纯净洁白肃杀萧条了无生机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气袭人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玉树银花银装素裹千里冰封寒冬腊月寒风刺骨清新句子那时候,朔风凛冽,周天寒彻,我们这个世界埋在坚冰底下,气息奄奄,人间是喑哑的,欢乐和树林一起凋零了。希望蜷伏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构。因之,方家颇多评论、研究,且不无精妙之高论。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的修辞手法,却不敢与他说苟同。这句话,很多同志都认为作者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格,且现在所见的各种供教学用的参考资料亦都执此说。如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千里万里都是冰封雪飘”之义。但我认为,此话只是一般描写性的句子,并不存在所谓的“互文见义”。我们只要把其后面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联系起来略加考查,就不难…  相似文献   

12.
“就那么从容不迫,就那么悄无声息地,上帝把你赐给了我们。没有彩虹,没有鸽哨,只有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和窗外那一树傲立于雪中的寒梅。后来,爸爸给你取名红梅,那是因为你第一眼打量这世界时,你看到的就是窗外的那株寒梅,也寄希望于你能像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出类拔萃。”当我学着在日记本上第一次写下我的名字的那个雪天,妈妈凝视着窗外那白茫茫的世界喃喃地对我说。从此,我便开始品尝属于我的那份天真和烂漫。  相似文献   

13.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天地间,一树寒梅夺目而来,朵朵梅花在枝头绽放,装点着苍茫的天地:这是一本书的装帧,雅致、轻盈、耐人寻味的艺术创意--红梅映雪.它使我在开卷之前便体味到了情趣与艺术交融的诗意之美.这便是肖川教授教育随笔系列的第四卷--<教育的情趣与艺术>所带给我的最初印象与感怀.  相似文献   

14.
“有没有 VP”疑问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香港片语言中,常用“有没有VP”疑问句式:有没有上过四川馆子?有没有看过《末代皇帝》?有没有调查过他的背景?对于这种句式,笔者有个认识过程。1985年5月,在香港参加“普通话(国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普通话语法、词汇、语音测试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到:“你到底有没有这么想过”是方言口语的说法,普通话里应说成“你到  相似文献   

15.
一段诗文情思飞扬整个课堂被诗意朗照 [片断一] 师(饱含深情):清晨的阳光把山川河流染上一片金黄,祖国的大地上汽笛轰鸣、钟声悠扬。在这劳动的交响乐里,我来到冰天雪地的松花江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北国风光!松花江,  相似文献   

16.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大陆人民和香港同胞共同的夙愿。使这一夙愿即将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是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没有九七香港的顺利回归,也没有九七后的香港稳定繁荣,更不可能有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 一、“一国两制”为香港和平回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一世纪英国政  相似文献   

17.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天地间,一树寒梅夺目而来,朵朵梅花在枝头簇簇绽放,装点着这苍茫的天地。这是一本书的装帧,极雅致、极轻盈、极耐人寻味的艺术创意——红梅映雪。它使我在开卷之前便先已体味到了情趣与艺术交融的诗意之美。这便是肖川教授教育随笔系列的第四卷——《教育的情趣与艺术》所带给我的最初印象与感怀。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月,笔者有幸随“河南省首届大学生赴港交流团”对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树仁学院进行了为期7天 的考察,对5所大学的“学生管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笔者试图通过香港与内地大学“学生管理”方式之比较,以期对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香港5所大学的“学生管理”方式    1.香港的“学生管理”机构    在内地学生事务中,用词比较多的是“学生管理”这四个字,但在香港没有“学生管理”这个概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正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黄先生所说:香…  相似文献   

19.
被喻为世界“音乐哈佛”的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大师在教学中素以严谨著称 ,从不轻易夸奖人。而在广西艺术学院中专部有一位得到美国音乐大师高度赞誉、并主动为其演唱作钢琴伴奏的教师就是徐寒梅。她以优美的音色征服了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大师。  今年三月初 ,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赵登营应邀来广西讲学时 ,称赞徐寒梅的音色 :“漂亮、淳厚、洋气 ,具备这样音色的老师不多见。”去年 ,经过徐寒梅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 ,那坡县黑衣壮合唱队终于登上了广西国际民歌节的大舞台 ,让世界关注广西、关注那坡。  徐寒梅生长在…  相似文献   

20.
独坐窗前,凝望窗外的梧桐。曾经翠绿的叶子,在这肃杀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真没想到,升入高中的第一个生日竟会如此孤独地度过。虽然,朋友们没有忘记给我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再精美的卡片也不过是纸片一张,没有生命,没有温情……“叮……”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沉寂,整理一下乱糟糟的情绪,按下免提键。“请按任意键,听点歌内容。”竟是有人为我点歌。我按了一下“6”,在我眼中“6”代表快乐,此刻我最需要的便是快乐。“让我说,让我说!…‘别抢!”……耳畔一阵吵闹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二、三!”——“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