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日,《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发布。蓝皮书以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中国音频传媒的发展现状为基本视角,透视传统广播和移动音频之共生相融关系,为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音频传媒在融合创新中"走自己的路"提供系统化的探索与思考。蓝皮书指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推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我国各级传媒集中化与融合规模化趋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孟伟  李运 《中国广播》2015,(2):10-16
2014年是中国广播充满压力、困扰和变革激情的一年,也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广播在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广播管理、经营、内容、技术自主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媒体融合、应急广播、公益广播等领域的着力发展,承担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的责任;随着对互联网音频媒体、广播广告经营、媒体版权等规制需求的增多,未来这些领域的立法也将进一步推进,为营造良性的广播媒体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项勇 《中国广播》2016,(9):32-37
当下移动互联音频发展迅猛,开始布局抢占广播的固有市场,而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广播必须认清自身在媒体融合中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融合面对的市场和用户特征,进而"加长板,补短板"。本文结合对全国20多家广播电台和10多家移动互联音频企业的调研走访,对传统广播的融合之路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茹红 《声屏世界》2007,(4):37-37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媒体遭受着冲击,当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网络广播是广播与网络结合的最好形式,是数字信息时代广播的必然发展趋势。与网络相比,广播的信号资源主要是音频,音频信号的传输手段比较单一,受众的“非注意力”收听状态等弊端突现出来,原有的传播快捷,信息量大,听众获取信息随意性强的优势开始弱化。于是广播媒体开始寻求与网络相结合,期待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7.
孟越  刘嘉 《传媒》2019,(14):44-45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广播电台的传播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广播收听市场的巨大变革。面对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挑战,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也在不断谋求自身改革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当前,网络音频技术以其灵活、稳定、便捷等优势被大量应用到电台音频节目制作与传输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广播媒体的信号优化,提升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台的行业竞争力,其应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媒时代广播媒体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广播电台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音频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展示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9.
朱珊 《中国广播》2018,(4):67-69
移动互联时代,音频类客户端(App)飞速发展。本文聚焦传统广播移动音频客户端发展之路,引用"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阿基米德FM"等案例,分析研究传统广播媒体应如何运用人才资源、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权威等方面长项,制作优质声音产品,打造音频社交平台,让广播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倩 《今传媒》2013,(4):104-105
近几年,手机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手机媒体也迅速发展,前景广阔的终端,突出的自身优势和庞大的受众基础,手机广播可从移动媒体与音频媒介的自身定位出发,以多种形式重新整合传统广播的内容,将会增加广播节目的外延,扩展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为传统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12.
谢奇峰 《视听纵横》2003,(3):110-111
网络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也可以称之为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异步性”,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融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个措手不及,收听收视率逐年下降。地方广播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也开始寻求融媒体的发展道路。在融媒体条件下,地方广播如何才能快速步入融媒体时代成了众多广播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节目内容优质且贴合受众需求、立足传统释放“短音频”惊人力量、发挥人才优势让优秀广播人才为新媒体站台、打造优秀的融媒体团队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郑金诗 《传媒》2023,(8):48-50
广播媒体公益广告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发展稳中有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广播公益广告发展呈现出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音频公益广告融合传播得到进一步探索、公益广告播量再创新高、所开展评选活动丰富多彩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广播媒体公益广告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网络用户对互联网上信息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希望能有丰富的音频内容和切合实际的服务项目;广播受众也越发感到广播媒体“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固定的节目”的被动与单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在网上进行音频的动态播出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广播传输网的技术改造和广播影视系统的体制改革,为广播双向互动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1.网络广播及其特点网络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也可以称之为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异步性”,用户不必遵循广播现行的传播方式“同步”  相似文献   

17.
纵观2023年广播事业发展,广播业突出体现在治国理政、社会沟通、文化多样等领域的成绩和探索。比较其他年份,2023年广播治国理政类的节目设计和话语体系均有一定发展;在社会服务层面,音频特点突出;在文化多样性传播中,广播凸显出对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本地文化的偏爱与深入参与;在经济贡献层面,广播广告虽下滑,但音频媒体的节目销售和节目制作等相关服务同比增长,长期以来广播媒体在政务服务、车展等领域的服务价值优势仍在,一些老牌的线下活动仍然焕发活力,融合传播的创新案例不断涌现。2023年是广播业自我革新、承上启下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是广播媒体恒久不变的追求。媒介融合进程的推进,不仅使广播的音频内容实现了媒体形式的突破,而且还衍生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终端和消费模式。作为美国国内收听率最高的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网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和渠道拓展方面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音频异地传输现状 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发挥出自身的媒体优势,一直是广播从业人员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场直播是体现广播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现场直播在信号传输方面会受到许多条件限制:若采用移动通信网就可以实现最短的直播反应时间,而且突破传播距离的限制,但是其音频传输质量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