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教师权威下进行的 ,使生机昂然的教育教学活动蜕化为僵化、机械的过程 ,抑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其独立人格的生成。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权威由“外在依附”转化为“内在生成”,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师、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权威,也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民主,但一些教师往往把这二者对立起来。笔者常常收到一些老师的来信,谈到他们因讲教育民主而使自己威信受到影响的苦恼,谈到了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的“矛盾”。的确,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能没有权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教育不但不排斥教师权威,而且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  相似文献   

3.
维护教师正当的权威是营造全社会尊师氛围,发挥教师专业行动力的重要举措。但教师权威在现代社会受到挑战,需要对其正当性进行辩护。已有的“分类的辩护”通过对不同教师权威进行分类和对比,来阐述教师权威的正当性问题,既内生着逻辑矛盾,也可能带来教师权威的消解。学校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共领域,教师权威的力量根源在于“天然的不平等”,它具有丰富的伦理意涵,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并非纯粹的制度性安排。从“教育逻辑”出发,教师权威的正当性可划分为向善性和有限性两个维度,前者是教师权威的规范正当,是其正当性“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教师权威的经验正当,是其正当性“量的规定性”。教师权威不同于教师权力,以往对教师权威的“正当性质疑”并未将两者有效区分开来,所谓教师的“不正当权威”实质是滥用的教师权力。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主客观的统一。教师的实践性学识是一种情境性、个性化、人格化的知识。实践性学识赋予了教师知识权威新的内涵,基于实践性学识的教师知识权威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现代教师知识权威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范式上实现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权威问题是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适当的权威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也为师生相互发展提供了可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继而带来了教师权威的变化。正确看待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变化,能使我们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一、关于“教师权威”的理性辨析1.教师权威的内涵及其构成。“权威”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人格权威的内涵及展现 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决策与管理的行为,罗杰斯、坎托尔等把教学视为包括领导在内的过程,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某些行为作为一系列领导行为、把教师作为领导角色加以研究。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其权威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师权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教师权威的界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秩序的维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点等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需要权威的。从社会学意义上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权威,即教师与学生(权威者与权威对象)之间有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适度的权威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美国学者R·克利弗顿和L·罗伯特对教师权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人格权威的内涵及展现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决策与管理的行为,罗杰斯、坎托尔等把教学视为包括领导在内的过程,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某些行为作为一系列领导行为、把教师作为领导角色加以研究。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其权威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按照现代社会权威构成的学理分析,权威可分为两类,即职位权威和人格权威。对于教师而言,人格权威来源于教师的非职位权力,指的是建立在教师个人魅力、知识、才能、资历等要素之上,带动学生自愿服从和主动追随的影响力。教师人格权威所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网络教育时代传统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教师教育意识实现现代转换是重塑教师权威关键的观点,并认为,只有实现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转换,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转换,从“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的转换,从“科技至上”到“人文关怀”的转换,才能真正重塑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权威,使教师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个人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威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合法权力,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有权威才有影响力,在教育活动中,树立适度的教师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的个人权威由教师知识水平、施教能力、人格力量三要素共同组成,其中知识权威是基础,能力权威是支柱,人格权威是后盾。教师职业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个人权威。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着很崇高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权威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教师权威的建立最关键的是在于教师如何去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同时辅之以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权威学说,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涂尔干企图通过建立教师权威,运用教师道德的优先性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使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团结的目的,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文章通过对涂尔干教师权威学说的述评,厘清涂尔干教师权威学说的贡献与不足,为建构科学的教师权威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师传统权威是教师权威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考察发现,教师对传统权威有着相对无奈的感受,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以后场存在的方式影响着教师权威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2):157-165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eacher authority in Finnish schools. Current trends in Finnish teacher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high academic status of teacher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examine moral dilemmas in schools as identifi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ethods of the study include interviews and essays.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s that the most problematic conflicts in schools are related to teacher-given punishment. The teachers have failed in practising their deontic authority. Teachers' behaviour has included manipulative means to control life in the classro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moral dilemmas in schools and the nature of teacher authority in solving these conflicts should be addressed more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试析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及合理的教师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权威的缺乏及不合理运用都会使教育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教师权威包括外在权威和内在权威。本文探讨教师权威的合理性限度问题,同时分析合理的教师权威的特征,以期对一线教师树立自身合理的权威形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的威信对搞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十分重要。本从以“爱”生成,以“情”辅威,以“德”树威,以“才”强威,以“容”增威,以“仪”补威等六个方面来阐述班主任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主导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普遍地将“教师主导作用”理解成“教师为主导”,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其实,就汉语的一般解释和教师的基本功能而言,“教师主导作用”应该是“教师的主要以引导学生向某方向发展的作用”,它重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指点、引领、感召而非规范、监督、支配、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权力环境是指权力所处的社会关系。教师权力环境就是教师实施权力时所处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类别的学生和教师构成不同的教师权力环境。成教业余类教师在把握成教业余类学生因素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好教师制度性物质资源,发展个体性物质资源,端正行使教师权力的思想动机,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作为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者,教师权威必然受到文化类型的规限。后者对教师的传统权威、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有很大影响。传统权威即是长期的传统因素形成的教师的职业权威,知识权威就是教师专业所长形成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即教师个人内在情感因素形成的精神权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中师生的匿名性,师生主体的去中心化的特质,打破了面对面教育中以身份地位为主导的教育社会分层结构,教师角色中知识源泉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资源替代,网络空间中的人际交往活动频繁,这些正加速促进教师权威者角色与教育理念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