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影 《学子》2014,(8):48-4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创设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乐趣,不断激发增识汉字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学科。我们应当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所学历史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历史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靳春雷 《考试周刊》2011,(90):172-172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使初中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宁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初中地理又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因而地理教师要抓住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中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可以说,兴趣尤其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高中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产生主动性。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多年,现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时下,对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一种尴尬的现象就是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出现这种情况,一味责怪学生是没有用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沉闷”的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前言】 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老师不仪水平要高,还要有源头活水。源头活水哪里来,首先是读书。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成长的阶梯,生存的力量。教师要想文化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有时是要逼的,化用“逼上梁山”,叫“逼上书山”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激发起来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催化剂作用,不仅要建立在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要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技巧上。因此,教师要有责任根据学科特点,多方面、多渠道、分层次、有目的挖掘教学中的艺术性、趣味性,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科其本身内容的有趣性,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乐趣”和“志趣”,促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之者”的角色学习历史,教师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有关兴趣的问题历代教育者论述颇多.但观点是一致的。伟大的诗人歌德感叹道:“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贝弗里奇更是一语道破兴趣的真谛:“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刨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枯燥的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树立好数学的信心。这些说法都可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受或探究语文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教育家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兴趣可以将教师的“要我学”变为学生的“我要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些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孩子在学习中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接触习作例文、学写作文。在三年级作文指导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如下几点长处: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一个人的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他学习的一种力量。小学生学写作文也不例外。一旦他们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写作中找到许多乐趣。小学生作文兴趣从哪里来?当然要靠懂得小学生心理的教师来激发,来引导。一般说来,小学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兴趣是学生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的进去,钻的进去就会有成效。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些历史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缺乏直观感和认同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习这些历史有什么用?”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古”和“今”联系起来,由“今”及“古”,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会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近得触手可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将“古”和“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与“史料教学”两个话题日益受到重视。教学设计一般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所以从教学设计角度考虑,“教学”首先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行为。一堂历史课,教师循着“要去哪里”“如何去”“是否到了”的思路对全课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谈到教师专业成长,我们会有这种共识: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做好教科研。 一要树立问题意识。 教科研要做到“研究真问题,问题真研究”。树立问题意识,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研究什么问题?问题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古人亦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加轻松,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0.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便是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做事的动力,有动力就会努力,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同样,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