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欧洲涉及优先权的法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欧洲专利公约》《欧洲专利公约实施条例》《EPO审查指南》(2012年6月版本)以及《欧洲专利局申诉委员会判例法》(第6版)中关于于优先权的制度做了研究。文中从在先申请的形式要件要求、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之间的申请人主体要件要求、提出优先权的时间要件要求、对于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主题是否一致的判断、在先申请是否构成首次申请的判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欧洲的专利法规与中国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这有利于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更好地利用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一个要求本国优先权的PCT申请的疑难案例,引出对该案处理中关于本国优先权的几个疑问并进行分析及解答。在解决个案疑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审查中处理相关问题的注意事项,并针对目前的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和修改方向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为PCT申请第一大国,在我国提交的PCT国际申请中,很多都享有国内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对计算机程序有着特殊的审查规定,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国内在先申请均需按照《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来撰写装置权利要求(本文中称为“虚拟装置权利要求”),以便保护涉及计算机程序的装置:然而在美国,按照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所撰写的虚拟装置权利要求通常会被审查员认为是软件模块,而不属于美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客体,同时这种虚拟装置权利要求还存在功能性限定的相关缺陷笔者基于中国专利法和美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包含有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PCT国际申请在进入美国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针对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先权制度的利用已由最初的方便申请人向另外的缔约国提出申请,演变成了有助于申请人于一定期限内进行专利完善、改进、价值评估并合并申请,以降低专利维持成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优先权的提出时存在投机性,在审查中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本文基于实用新型优先权审查的原则,探讨了"主题明显不相关"的审查标准,并对优先权在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中的法律效力进行了探析,对实用新型优先权要求是否正确进行了思考和建议,为申请人今后合理要求优先权给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优先权原则作为巴黎公约的三大原则之一是所有巴黎公约成员国所必须接受的,但是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原则主要是针对在不同国家递交专利申请而设立的,也就是说主要是为了外国申请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因此,为了使得本国申请人也能够享有与外国申请人同样的甚至是更优的利益,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法时设立了本国优先权制度。日本作为建立专利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其专利法中同样设立了本国优先权制度,并且在实践中对于本国优先权制度的利用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此,本文将从日本本国优先权制度的基本内涵、形式要求、实体判断标准以及PCT相关规定等方面作一个介绍,并对日本与我国审查指南中关于优先权规定的主要区别作简单分析,希望能够给我国专利申请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PCT国际阶段检索与初审中出现的优先权核实问题展开论述,以实际案例来列举可能遇到的各种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情况,特别介绍了在要求多项优先权的条件下有序清晰地判断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情形以及核实优先权的基本原则,对国际阶段的审查具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提醒申请人重视PCT申请的优先权问题。  相似文献   

7.
组合物权利要求是化学领域常见的产品权利要求形式,《专利审查指南》对于组合物权利要求中组分和含量的限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审查实践中对于"X"或"X以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本文通过比较两个实际案例在不同国家同族专利的审查过程,经深入分析得出《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组合物含量规定的本意,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其对于申请文件撰写及专利审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实用新型审查中,分案申请的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其中,形式审查主要以请求书为审查基础。本文从一件误填请求书分案申请信息的案例出发,探讨了在实用新型审查中由于申请人误填分案申请信息导致一般申请被视为分案申请受理时,申请人能否通过删除分案申请信息将其转为一般申请或者提出一份新的申请并要求分案申请的优先权的方式作为补救,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问:本国优先权有什么作用?答:本国优先权与外国优先权一样,可以为申请人带来如下便利。(1)在符合单一性要求的条件下,申请人可以通过要求本国优先权,将若干在先申请合并到一份在后申请中,从而减少以后需要缴纳的专利年费,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近来的代理实务中,遇到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申请人是某美国公司,其主张利用美国的在先的"实用专利"(utility patent)申请作为中国外观设计优先权的基础。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发现作为优先权基础的美国申请的类别是"实用专利",据此认为,在先申请与在后的申请并非同一主题,故发出"视为未要求外国优先权通知书"。  相似文献   

11.
目前涉及本国优先权的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申请人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特别是请求书中关于"要求优先权声明"的填写很容易出现问题。笔者结合在审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本国优先权的专利申请应当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优先权日是优先权制度中一个重要概念,是专利申请中一些关键期限的起算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入手,梳理了PCT申请国际阶段优先权规定、程序,列举说明了不同优先权法律状态对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效力审查的影响,剖析了常见的误区和盲点,同时为申请人提供了参考建议,帮助申请人及时补救错误,避免权利损失,保障申请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版《审查指南》规定:在审查过程中,对于同一申请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两份申请,并且这两份申请均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进行选择。申请人选择放弃已经授予的专利权的,"前一专利权自申请日起予以放  相似文献   

14.
本次审查指南对于“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章节的修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属于专利保护客体的审查基准;第二,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撰写。下面将详细说明修改原因及修改后的具体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夏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19,37(7):1183-1192
基于Hausman et al.,(1998) 错分模型,文章对2010年-2015年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G大类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决定进行了误差检测。这里的授权误差的定义为,优先权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并获得较多后续专利引用的专利,其中国同族专利的申请未能获得授权,即“过度驳回”;亦或优先权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但未获得任何后续专利引用,其中国同族专利的申请却获得授权,即“过度授权”。基于此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专利审查并未显示出显著的“过度授权”现象。但是,有大约4.4%的专利,其外国同族专利获得了高频次后续专利引用,并被中国的专利审查“过度驳回”。“过度驳回”的比例在软件相关专利样本中上升至5.8%。基于错分模型对过度驳回审查决定的识别,文章进一步检测了权利要求数量,技术应用广度,审查经验等因素对于中国专利审查过度驳回概率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2006版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规定"功能模块构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并以实际专利案例为佐证,对《专利审查指南》提出了下一步的修改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专利审查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与实务》之作者袁建中,为中国台湾地区资深的知识产权专家,曾担任"台湾智慧财产局"咨询顾问并负责起草台湾《电脑软件相关发明专利审查指南》,另为"台湾工业局"提升产业专利竞争力行动计划之主持人,对中国台湾地区科技产业的专利国际竞争力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作者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及外观设计视图之间在审查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阐述附图对于两种类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的不同影响,并讨论在优先权审查中,附图作为不同专利类型优先权基础的纽带桥梁作用,同时,延伸对两种专利交叉保护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医药生物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合理利用优先权的方式,并引发专利审查中对判断优先权是否成立的思考;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了可利用优先权制度克服首次申请中的某些缺陷,并完善在后申请的情况;可利用优先权制度对在先申请中的明显失误进行补救,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或对在先申请的数据进行补强;尝试合理利用优先权制度能够充分保护申请人的利益,争取权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12日之前在中国台湾地区专利主管机构提出的专利申请不能作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具有相同主题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从而使得这些申请通常没有被专利数据库组织成同族专利的形式。因此,通过专利数据库的同族检索功能无法完整的获取这类具有相同主题的专利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开发布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提供的特色检索功能,首先在港澳台数据库中检索到申请人在中国台湾地区提出的申请,利用所检索到的申请,然后使用"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的专利数据库的同族功能,从而检索到上述针对台湾地区申请人的这类具有相同主题的专利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