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灌输妨碍或阻止了个体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和判断,并造成了道德无思及道德冷漠的后果。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思的道德生活.承认个体独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价值探询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道德灌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媒介传播之多、之快,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培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整合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中、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践行到道德与法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搜集、认识、处理、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鉴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媒介打交道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增强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是非、善恶、真假、对错、美丑、好坏错综交织。道德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培养各种美德,而应注重培养辨别、判断、选择等理性能力,此即道德智能教育,这是中学德育区别于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标志之一。道德智能的基础要素是道德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是个体解决和处理人类道德领域的问题的理性能力。一般智力是道德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道德智力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科学与人文、社会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发展一般智力;二是专门的道德智力教育,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道德智力,具体方法如苏格拉底、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以实践探究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和课程。小学思品课中.课堂时空的局限一直是有效道德教育的一个瓶颈.我校开展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思品课程体系.对加深学生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培养行动意志,最终塑造完美的人格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赖庆宁 《考试周刊》2013,(63):147-148
<正>思品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崇高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发挥思品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品课堂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成为学校的新课题。思品课教材具有明理、激情、导行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学习积极性,指导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论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道德思考和实践,是其哲学思想集大成的产物。它强调人的情感与想象在道德感知与判断中的作用以及联系道德方式和后果在道德选择中的意义。推行道德想象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培养关注他人的需要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品质,因而有助于我们创建和谐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羞耻心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学生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羞耻心教育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手。  相似文献   

11.
黄涛 《师道》2008,(7):75-76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的道德人生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是文化的也是哲学的,是古典的也是近现代的,具有个体与社会相融生的群己二维主线,哲学致思的文化路径以及阳刚乾动、奋往前行的价值内核等特质。梁漱溟的道德人生启示我们,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思考:道德的实效性及其哲学维度的理论自洽;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个体道德困境自我突破所应具备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隋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一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作为一个初中的思品课教师,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而当前小学思品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即重道德认知。轻道德行为,往往出现“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而课后的行为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74):121-123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重点思考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综合能力展开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是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把课 堂教学中各要素有序统一,通过心灵的连接、意见的交流、思维 的碰撞,从而实现高质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思 想性、实践性特征,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做到和谐高效? 下面 谈一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为,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应该实现由道德尺度到道德维度的转换。在道德维度上思考道德教育是对以往研究道德教育思路的一种超越,它使研究与主观主义倾向保持一定的距离,反思道德教育活动本身的道德内涵及表现形式,是与多元社会所提倡的包容性价值倾向相一致的研究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20.
柯杏美 《教师》2020,(10):83-84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社会是最真实的课堂。疫情发生以来,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暖心的故事,无疑是最灵动深刻的教林。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展示他们对自身、对疫情、对国家、对社会的理解,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从健康、环保和法治三个方面谈谈疫情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