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作为教育系统中细胞的基层学校进行改组和改造,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学校组织形式应该成为改革的一个路径。近年来,英国为提升学校的质量和标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伙伴关系尤其是连锁和联合的形式在发展学校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英国这种对学校组织进行创新进而激发更大的集体变革能量的学校改革之举,值得我们关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为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样面临着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每所学校都成功,每个孩子都优秀"的全纳教育目标,英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不同的教育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英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伴随而来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教育能否为城市化的发展,迅速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达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是教育服务于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化的重要因素。杭州求是教育集团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基础教育公办小学连锁办学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连锁办学集团化管理模式,有效实现新老学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均衡发展。连锁办学突破了传统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为实现基础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教育公平:呼唤优质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城市化发展的契机,迅速提供优质的教育配套,达到区域教  相似文献   

4.
师资的均衡化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区域内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间、校际间教师数量与质量的不均衡。在促进师资均衡化的政策实施中,形成了以促进教师流动为主的"配置式均衡"模式。"配置式均衡"旨在通过对现有师资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均质化",却存在着实践困境和根本性的难题。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需要形成一种能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教师愿意"扎根"学校的"发展式均衡"路径。应通过加大扶持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的政策倾斜、立足于本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增强教师对区域和学校文化的认同等政策变革,形成基础教育师资的"发展式均衡"新路向,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公平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文章以美国、英国为例,观照发达国家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演变和理念特征,在成功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趋势,即保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公平理念;提倡多元合作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路径;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学校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它不只是着眼于差异的消弥,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差异的特色来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差异均衡视野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的路径有外求式、合作式和内生式三种形式。底线内生式发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英国“联合学校”政策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深化期四个发展时期,其政策目标是为实现新工党“第三条道路”的理念、建立21世纪世界一流的学校体系、改善薄弱学校教育环境。基于对英国“联合学校”政策发展历程的揭示和目标的阐述,可以发现其政策的实践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管理模式与管理效率相结合、监督体系与监督框架相结合。通过对英国“联合学校”政策的研究,以期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效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世界各国颇为重视的教育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校际教育不均衡的缘由,探究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在面向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在借鉴英国"连锁学校"的组织、运行及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之间构建跨区域的"校际协作联盟"的构想,并对其内涵、特征及组织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教育均衡的理念出发进行了必要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农村化"、"分级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教育理念的偏失和政策的偏误,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以现代公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均衡发展政策理念,改革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实行完全政府办学,加强教育支付转移、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是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薄弱学校的发展与改造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加强对"薄弱学校"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薄弱学校的内涵进行了理论界定,对薄弱学校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均衡不否认差异,遗传学、心理学、哲学都为教育差异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解释。优质均衡发展是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协同发展。基础教育学校的优质均衡是基于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有差异的内生式均衡。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差异性表现为地理区位的差异、生源师资的差异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三个方面。差异视角下的优质均衡表现为价值均衡、文化均衡和过程均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发展策略,而学校发展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校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项研究报告立足于贵州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及贵州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以加强中小学校长,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建设作为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政策逐渐完善,日益体系化。2008年6月10日出台"国家挑战"计划显示布朗政府直面现实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坚定信心,该计划必将成为促进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给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带来挑战,也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发展契机,遵循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定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实现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是:破除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二元分隔教育制度,推进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立足各地不同情况与特点,积极推行农村基础教育城镇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小规模化、小班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给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带来挑战,也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发展契机,遵循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定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实现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是:破除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二元分隔教育制度,推进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立足各地不同情况与特点,积极推行农村基础教育城镇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小规模化、小班化。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公平"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各项行动和措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文以A市为对象,对该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对目前该区域的基础教育非均衡现状进行归因,探索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审时度势,持续而坚定地开展了"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帮教助学联谊活动,把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分化到了山区的薄弱学校,实现了共生共长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择校"问题与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遵循"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择校"问题与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遵循"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育均衡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新世纪的日本在教育的地方分权与限制缓和的推动下,其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式均衡发展,其中爱知县犬山市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犬山的孩子由犬山来培养"这一理念指引下,犬山市通过市教育委员会的重组与功能强化及深化课程改革、"创建学习型学校"等举措,特别注重通过学校内部改革来探索以一种崭新的学校文化引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