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中谈到李叔同出家时,说道:“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一次,在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他说道:我以为人生可以看作‘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艺术。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作家雨果有一段名言:"有比大海更辽阔的景色,那就是天空。有比天空更辽阔的景色,那就是灵魂的深处。"什么是人的灵魂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由灵魂和肉体两大部分组成,灵魂对应的是理念的世界,肉体对应的是具体的世界。这样,人就有了两个来源:精神和物质。因此,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矛盾体,在他身上精神与物质纠缠在一起,正因为有了矛盾,人的生命、生活才展现出无比丰富  相似文献   

5.
杨荣 《上海教育》2009,(24):17-18
英国有一句名言: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什么是智慧?哲学家有这样的解释:是能启迪人生,贴近灵魂,能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心境或意识。  相似文献   

6.
嘉莉妹妹是20世纪初进入芝加哥的打工妹,她的人生经历具有某种典型意义。她的人生追求经历了物质、事业、精神三个阶段,或者说包括物质、事业、精神三个层面。传统观点指责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道德堕落,精神空虚,是不公平的。透过她的人生追求,对于认识当下的社会生活,认识当下社会中某些人的生存处境及灵魂秘密,是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7.
学习幸福     
刘墉 《同学少年》2011,(4):38-39
人生一定要幸福,怎么才能做到幸福呢宁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艺术、文化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相似文献   

8.
精彩导语: 城市精神,宛如人的灵魂,它是文明素养与道德风尚的综合展示,是意志品格与文化底蕴的精确提炼,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品读下面这些精彩素材的时候.你一定会禁不住追问:我生活的城市。灵魂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白辛 《成才之路》2011,(8):3-I0001
人生如水,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人生有固态、液态、气态。 水的三种状态是自然温度决定的,人生三种状态是自己心灵温度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温度在0℃以下,他的人生状态就是冰,整个人生世界就只有自己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如果一个人对生活的温度是常态的,他的人生状态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能奔流进大河、  相似文献   

10.
人生智慧识字始。从幼年时期起,我们就开始读书。无论是专门的学习,还是偶然的翻阅,无论是利用网络阅读还是通过广播电视聆听,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读书应当是伴随一生的事。人需要摄取多种不同的物质营养,这样才能活得健康,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推广这样一个公式:基本生存条件+起码做人尊严+身心健康=幸福人生核心目标 中国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条件和公民权益方面,今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容忽视的一场“慢性灾难”,正在威胁着全体国民——这就是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危机!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作品中,周国平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我想,周国平所说的灵魂生活,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生活。的确,灵魂生活是丰富还是贫乏,是深刻还是肤浅,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品位的高低。人人都有灵魂,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心灵生活。看一个人是否有灵魂生活,要看他有没有纯正的精神追求。人的物质追求,是为了安顿肉体;人的精神追求,是为了安顿心灵。一个人,不管多么有钱,不管有多高的文凭,多高的官位,如果缺乏纯正的精神追求,就绝对…  相似文献   

13.
陈奂生名气很大,时至今日.人们还对他津津乐道。陈奂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在旅馆里那一系列可笑的作践行为?教材编写者认为用“小农意识”来解读是最简单和最.正确的。所以,在课后就有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印,表现在哪里?”教参上也说:“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然而,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渎者共同创造的.作品一经形成.它便不完全属于作者和他的时代,读者有权站在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龙士 《教学随笔》2008,(6):39-4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是诗人自己一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所期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高度和谐。教育素以关心人的终身幸福,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唤醒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普遍认同与敬畏为其终极目标。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全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充满欲望辨证与精神病症的当途,刘志钊以"我"(沙岗)为叙述口吻,叙述了韩若东与乔其的爱恋主线。在世纪之交的九十年代,韩若东从校园诗人裂变为了杀妻精神狂魔。小说中的乔万里、蒋运满、艾可佳,他们历经的种种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与分裂,呈现了一幅现实生活复杂和畸变的人生动态图,不仅是他们的物质精神病症,也更是伴随着这一主线下触及了韩若东为代表的整个时代的"物质生活"的病人。透过他们,我们都避免不了物质生活时代的精神与物质的困苦,我们或许都是物质时代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曾看到过一句话:"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吗?"认真想想,说得不无道理。从呱呱落地到带着亲人的泪水离开人世,我们何曾不被社会这个体制化的产物所束缚着?十几年寒窗苦读,为的也不过是一张能够在社会上安然生活的文凭;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也不过是希望在各种制度和框条下得以喘息。这样想着,我们的人生就只剩下一片叹息和无奈了。  相似文献   

17.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是周国平先生新年伊始在上海图书馆做的演讲主题,全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读周国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不觉让人从内心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整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8.
罗雪扬 《今日教育》2006,(7S):70-70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周国平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他说得多好啊!然而,生活中又有几个人领略了生活的真谛呢?追求名利之心,谁又能逃脱世俗的名  相似文献   

20.
自强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动力教育、奋斗教育。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生存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人要在社会上生活,就得有生存的本领。这也是对待人生的一个态度问题。所以,生存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