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理念倡导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搜集、判断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反思近几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方式的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并学会获取和解决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关联的新知识的学习迁移能力显现不足。这与教学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没能得到中小学校应有的重视和加强有很大关系。下面就中小学校教学存在问题和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学习迁移谈我见。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学习时间的先后及影响的效果,可分为顺向正迁移、顺向逆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学习迁移在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上许多发明就是将一门学科的知识迁移至另一门学科,例如仿生学。学习迁移能力也是学生认知能力之一,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学生先前的学习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效果。迁移能力还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学会做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注重知识的连带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正迁移的能力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相关性强,许多学习内容都是相通的。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之前,都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了解了DOS操作系统,有了这个基础,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时,就应该适时的复习DOS操作系统知识,恰当的引入并结合DOS操作系统知识来讲解,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扩展、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该课程简介一节中,我增加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命令的执…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善于迁移的同学,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创新能力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习迁移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利用典型例题以点带面,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自然升华;深挖教材中的综合知识点,创设跨学科的综合题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迁移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学习过程或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迁移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学习的迁移条件,引导、启发学生的迁移意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正迁移指的是先行(后续)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后续(先行)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影响。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习骑摩托车就容易得多了,两者在掌握平衡方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转变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并重,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在众多的能力中,迁移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要注意学科问题的能力迁移更要注意生活实践的培养,也要注意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迁移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和提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物理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学生是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迁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习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之一。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重视迁移原理,研究迁移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学习迁移的科学概念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它主要分为两种性质的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这两种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所起…  相似文献   

11.
浅谈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负迁移的发生,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说明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转换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王江林 《家教世界》2012,(20):104-105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若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则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使其自主构建知识,学会自主诊断问题,增强能力。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变式多解训练,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迁移能力,使其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习迁移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迁移方法,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克服学习的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迁移,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和能力。它能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即利用已经掌握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链接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以强化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努力探索阅读教学中知识迁移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获得在新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较强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在此,笔者就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谈点个人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中学生物新大纲对学生的学习和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新问题的解决既有积极影响 ,又会有消极影响 ,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促进学生的正迁移 ,克服负迁移 ,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一、利用知识技能间内在联系促进正迁移利用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因后果 ,培养举一反三的正迁移能力 ,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迁移与跨学科迁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行为方式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也就是学会迁移。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岳靖 《现代教学》2007,(12):33-34
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到今天的“学会学习”,学习迁移能力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迁移规律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用有效迁移指导教学,在具体实施、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相关性强,许多学习内容都是相通的。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之前,都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了解了DOS操作系统,有了这个基础,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时.就应该适时的复习DOS操作系统知识,恰当的引入并结合DOS操作系统知识来讲解,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