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松明 《山东教育》2003,(28):24-2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但在这动人一幕的背后,也有一些教师缺乏理性思考,对新课标理解有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偏差,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当引起我们注意。误区一:“媒体”渐欲迷人眼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媒体,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一些语文课上,却存在一味使…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节语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青年老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多媒体的介入:或精美的画面,或搞笑的卡通动画,学生津津有味地一会儿看动画片、欣赏图片,一会儿分角色扮演,课堂上热闹异常;会议厅里的音响效果不好,播放的音乐近乎哧哧啦啦的噪音,但即便如此,两位老师仍然坚持使用音乐来为自己的范读“伴奏”。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教学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驾驭课堂,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形成较强烈的刺激,尤其是对有不同缺陷的残疾孩子效果更佳,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声音效果和光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5.
静观一些语文课,笔者在欣赏充满魅力的导语设计、花样翻新的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时,常常遗憾课堂上少了学生碰撞的思维、灵动的智慧。于是有了一点点思考和感悟,写出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思考之一:滥用媒体——替代了思维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以使用多媒体为时髦和荣耀,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导致削弱甚至替代思维训练的情况时常出现。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制作了几个精美的课件,有石潭概貌图、有石潭游鱼图、有石潭氛围图。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熟读理解课文,一边出示图片。学生兴致盎然地看着图片,读着课文。看到…  相似文献   

6.
赵志明 《云南教育》2003,(16):27-28
要想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巧”设计,把僵化、呆板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一、巧用电教媒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扩充学生的想像空间。如教学《飞吧,小鸟》一课时,我制作了小鸟从笼中放飞出来的课件。随着小鸟从笼中飞出来,学生不禁欢呼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 ,机械地学 ;教学手段单一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半天” ,教师教得紧张急躁 ,学生学得沉闷枯燥 ,致使小学语文课堂上多了“死气”、“呆气”和“暮气” ,少了“生气”、“灵气”和“朝气”。在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运用录音机、幻灯、VCD、彩电、计算机等多种媒体 ,使教学信息的呈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声形并举 ,充分激活课堂、优化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选择组合媒体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能否恰当地运…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和接受.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教学过程中,能为课堂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掌握课堂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像的特点,电教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的功能,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教学活动中能创造出新、奇、惊、疑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代电教媒体教学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电教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形成“教师一媒体一学生”的三元反馈机制,在教学中显示出辅助教学的非凡功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写通知》为例,谈谈如何运用CAI辅助应用文教学,使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呈现最优化。一、CAI再现鲜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课伊始,教师点按鼠标,大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她一边飞翔,一边用手中那神奇的魔术棒挥出“学写通知”这几个大字,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画面所吸引。这时,教师轻点鼠标,教室里一个脆声脆气的童声在播放一则“通知”。片刻,庄严的队歌响起,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149中队那生动、有趣的主题队会……教师提问:“为什么全班同学能够到指定地点参加主题队会?”学生兴趣盎…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四川教育》2010,(7):37-37
曾经,人们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今天这个比喻已变成了现实。课件“魔术师”的加入,让我们的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它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蜂蝶飞过花丛”,也能让学生欣赏到“泉水流过山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饱览一幅幅与之相适应的画面,聆听到一曲曲与之相谐调的乐章,感受到一次次心弦的拨动,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以下新思路。1.鼓励学生创作,让课堂“更新”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多样化的教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中国青铜艺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下同)这一课,属于“欣赏·评述”板块。我对此设计了不同教案:第一种,学生自主欣赏、评述,学生点评,教师总评。第二种,学生先列出感兴趣的青铜器作品,然后查阅相关资料,逐一解释、说明,师生共同欣赏、总结。第三种,先用点、线、面或色彩临摹自己喜欢的青铜器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效果,最后再来欣赏原作。不同的教案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无论是哪个教案都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石顺宽 《云南教育》2005,(14):27-2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显示,未来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学生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光盘资源”这一模块,其内容生动丰富,应用操作简单,贴近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是我们农村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营养大餐。在光盘的课堂播放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演播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可达到入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有些教师就简单地认为在课堂中将光盘播放起来,自己就可以坐在一边“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河北教育》2006,(10):43-43
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将多媒体这股“活水”引进课堂,运用其独有的声画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构建一个活泼开放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七、三无”现象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无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书。无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常常发现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不断呈现精美的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魅力往往来自教师的魅力,教师的成功往往始于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课堂上制造焦点。学生在欣赏教师、崇拜教师中,亲近教师,亲近数学,享受数学。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宜彪 《考试周刊》2013,(68):63-63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上不断追求完美,用上一切可以运用的媒体服务于教学,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甚至是电子白板。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完美无瑕。课堂教学在现代科学媒体的衬托下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这种表面看似很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满足于做一个“工笔画师”。拘小节而失大气,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学生成了看教师表演的观众,其主体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得到确立.创造力无法得到彻底发挥。这样的课堂只能用一个“假”字概括。  相似文献   

19.
林鸿 《云南教育》2003,(25):44-45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语言修养作了精辟的分析:“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调控课堂,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与机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语言的锤炼,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应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常用启发性教学用语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  相似文献   

20.
叶晓彬 《学苑教育》2021,(11):67-68
为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引入智慧课堂构建模式,以期深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通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在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创设媒体欣赏情境、推出艺术欣赏活动、延伸实践欣赏训练,都能够带来全新学习成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