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缺口”与相对“饱和”的现实,护理专业毕业生也被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所困扰,就业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本文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引导毕业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为依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GDP、就业总人数与年份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数据,指出随着产业经济增长变化,大学生就业应具有更明显的方向性,避开那些不断减员或就业市场渐趋饱和的产业,未来几年就业应趋于第二、三产业的部分行业。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人才需求饱和的矛盾日渐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各地方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客观的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本科生就业压力的转嫁及研究生的大批量扩招,急剧增加的研究生数量使研究生就业市场趋于饱和,以往研究生就业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社会精英不愁找”的现象已不复存在。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出现使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研究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很多国家为促进就业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促进长效就业。我国的《促进就业法》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应采取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原则已较明确,但在促进灵活就业、失业保险扶持等方面规定不够具体,原则性较强,缺乏操作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就业政策的比较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为促进我国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英子 《西北职教》2004,(1):42-44
电子信息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电子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人才饱和”、“走下坡路”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教育收益相对增加、就业岗位更加多样、雇主期望日趋复杂等一系列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美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注重发掘本科优秀人才、注重向发展性评估转变、职业指导侧重于为就业做好准备、注重向职业技能培养转变等。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应着力构建多元利益主体通力合作的研究生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由以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而言,因为局限于学习专业,地方产业发展情况还有人力资源过盛等因素影响,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一线城市的就业与创业环境相对比较好,而二三线城市很多学生认为没有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避之唯恐不及。针对此状况,高等教育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除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念积极转变以外,还应当对当前人才就业与创业培养模式加以变革,探索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把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改革视为打破当前就业、创业困难僵局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转变及高校共青团服务策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正在逐步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在一定层面上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一方面社会需求的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促使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相应的高校共青团如何适应就业工作的转变,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优势和作用,服务大学生就业,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实现高校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是摆…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应用进行探讨,既事关国计民生和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举措.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适应我国建立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院人才的饱和,以及教育模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的督促下,对医科院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医学专科生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以提高医学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医学专科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新型行业的产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实践证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铜仁学院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的优劣态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已产生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展开了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职业培训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职业培训的现实意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 ,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知识化、高科技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和产业大规模升级 ,必然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它所吸收的就业者面临新的选择。过去那种数量大 ,技能要求不高的数量型就业势必向数量精、技能性强的质量型就业转变。实现就业要靠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靠人才 ,人才培养靠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而职业培训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 ,它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 ,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就业压力不断向高学历毕业群体推进已成为当前就业的一大新特点。文章以高校招生、就业,以及人们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为切入点,来透视我国当前高学历毕业群体的就业问题,由此引发我们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所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要素,也是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起点。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导出,将经济增长、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就业问题放在统一的框架下。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资本替代劳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第一产业负就业增长拉低了总体的就业弹性,"无就业增长"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加工贸易被赋予“大进大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增长的同时贸易磨擦也在不断地涌现,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的贸易伙伴都举起了贸易保护大旗。中国的加工装配活动是成功的,已在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缩小收入差距,平衡国际收支和技术转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沿海地区加工装配产业在比较优势将消失的趋势下,向中部地区转移这些产业并同时实现产业升级将是最优选择。促进国内配套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明确加工贸易的发展是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底层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其向教育产业的持续渗透,我国教育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引发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创造性变革,而且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动力。研究发现,教育产业数字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一方面,教育产业数字化会促进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教育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正向产业波及效应的显化;另一方面,教育产业数字化也会引发就业波动、消费障碍以及供需错位等多重风险。因此,可通过优化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功能结构、完善教育产业数字化的就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等策略,来破解当前我国教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495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领域已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现存问题、就业质量的评价、就业政策等方面,但研究成果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