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它是社会对培养合格职业人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亟待培养合格职业人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生迫切希望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内在需求,抓住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四个"关切点",探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路径的"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合格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教育的实践探索,对此做出了回答.在"培养什么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后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怎样培养人"上,始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为谁培养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改革开放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教育的"四为服务".不同历史阶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时代的差异性,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立场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存在过多强调培养"知识人"的倾向,对获取具体知识及在学科考试中获取高分的片面追求给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基础教育迷失了应有的价值目的,失却了道德追求和审美意义.基础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社会公众、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秉承培养"素质人"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基础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成长发展的责任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出版企业员工人力资源的独有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价值人"假设,即出版企业组织中员工是工具价值与自我价值二维存在的统一体.在"价值人"假设条件下,出版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应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向"引导-激励"型转变,采用恰当的激励策略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掘员工的潜能,推动出版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人与政治人:陶行知教师角色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学校不再是知识分子暂时寄身的处所而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现存政制合法性的阐释者身份和角色普遍遭到了人们的非议,教育学界盛行的是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专业知识人自居者。然而制度化学校教育所赋予教师法定的知识人与政治人双重角色,又成为教师职业中必须面对的矛盾与冲突。陶行知虽然从未否认过教育与政治的关联,但仍然有从重知识人角色到重政治人角色的转向。然而他并非认为教师应继续扮演传统的依附性政治人和精英政治的代言人角色.而应转变为独立性社会批判者和民主政治的启蒙者;其知识人角色则应从经典文化和书本知识的传递者、解释者及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知识的实践者、真理的探索者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持续,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怎样管理好“社会人“成为一个新的挑战.而“社会人“社会地位的确立,权利重新获得,和谐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和谐社会语境中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文认为主要从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构建新社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徐万彬  张济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4):88-89,92
国家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各种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特点和情感方式等.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阐述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间,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人在生命的早晨还是孩子,用手脚爬行,到了迟暮老年,他柱着拐杖,作为三只脚.所谓得意,仅就谜语所包含的人的形体而言罢了,与我们探讨的命题究竟无大深意.但是,斯芬克斯之谜和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倒是补足某种思想"忘却"的警策之辞.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把人的发展的宏伟目标与现实社会主义阶段具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成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契合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必将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企业按照"新人新办法"招聘了一批大学生,他们主要承担着高校后勤第一线的管理工作,现已成为后勤发展的新生力量,但是"新来的人"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后勤的实际需求严重脱结,如何更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繁杂的后勤工作,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大潮中成为"能人",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实生由“物”到“人”的问题提出了见解,那就是:教师是实现学生由“物”到“人”转变的前提和关键;要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层面上,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其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便实现“学生”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本身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人一方面具有"经济人"所具有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道德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合理定位政府"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切实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适时转变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4.
“人职匹配”犹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导航标,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和寻求两者之间最为恰当的匹配方法,从而可以缓解大学生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因而“人职匹配”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不仅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要为“人职匹配”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转变过程;"现实的人一这一观点产生干<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发挥和论述.梳理"现实的人"观点的理论嬗变过程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相对较为盲目,不知道毕业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造成了毕业生找工作时乱投简历,不少人找到工作后于不了多久就匆匆"跳槽",而且频频"跳槽"的现象.用人单位埋怨,学校叹息,毕业生沮丧.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大学生不了解人职匹配的理论,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捱.本文通过事实分析,提出应当将人职匹配理论引入大学生择业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掌握人职匹配理论,正确认知自我,合理规划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9.
魏萍 《江苏高教》2007,(6):73-74
大学生在其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将面临: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及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他们虽已成年,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但面对大学生活,面对社会,面对职场,他们仍旧是"新手",常常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本文主要从生涯辅导理论研究出发,结合角色转变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角色转变和生涯辅导的内在联系以及大学生角色转变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实质是人职不匹配造成的矛盾。积极搞好学校就业指导体制建设,关注学生需求,发挥网络优势,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